
道源长老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是基于玄奘大师流传最广的二百六十字译本所作,其内容先是交代了讲说此经的因缘,既提及《心经》作为六百卷《大般若经》的核心,虽文字简短却义理深奥,以往因担心听众难以理解而未开讲,后因佛学院学生及长期听经的信众已具备一定佛理基础,遂先后于基隆海会寺能仁佛学院和桃园正觉莲社讲解此经,由弟子施旺坤居士笔记成书。讲记开篇详细解读了经题,针对 “般若” 二字,不仅说明其梵音的特殊读法,还依据玄奘大师订下的译经规矩,阐释了它为何不直接译为智慧,区分了般若所代表的人人本具的真智妙慧与世间普通智慧的不同,并用磨镜喻说明修行的关键在于破除无明烦恼,进而让本有的佛性与般若智慧显现。在阐释经文时,讲记采用深入浅出的方式,弥补了古注简略或深奥难懂的不足,将经文内容梳理得条理清晰,既讲解了显了般若的相关义理,先略标能观人、所行行等纲要,再从拂外疑、显法体等多方面广陈实义,清晰剖析菩萨得涅槃断果、诸佛得菩提智果等核心内容并赞叹般若的胜能;也没有遗漏秘密般若部分,在结前起后之后完整讲解了经中的咒语。同时,长老在讲记中还融入观照之慧,把显密般若的义理毫无保留地呈现出来,并且如同华严、马鸣相关经论的引导方式,以念佛法门加以劝导,契合经论要义,方便后世学者理解《心经》的深层内涵,助力信众与学者通过领会义理指导修行,避免仅流于口诵而无法体悟实相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