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序:皋陶矢厥谟[1],禹成厥功[2],帝舜申之[3],作《大禹》《皋陶谟》《益稷》。

【注释】

[1]矢:陈述。厥:其,这。谟:谋划,计策。

[2]成厥功:陈述皋陶的功绩。

[3]申:重视。

书序:皋陶陈述他的谋划,大禹陈说他的功绩,帝舜重视这些言辞,史官于是作《大禹谟》《皋陶谟》《益稷》。

曰若稽古,大禹曰文命[1],敷于四海[2],祗承于帝[3]。曰:“后克艰厥后[4],臣克艰厥臣,政乃乂[5],黎民敏德[6]。”

帝曰:“俞!允若兹,嘉言罔攸伏[7],野无遗贤,万邦咸宁。稽于众,舍己从人,不虐无告[8],不废困穷,惟帝时克[9]。”

益曰:“都[10]!帝德广运[11],乃圣乃神[12],乃武乃文。皇天眷命,奄有四海[13],为天下君。”

禹曰:“惠迪吉[14],从逆凶,惟影响[15]。”

【注释】

[1]文命:一说为文德,一说为大禹的名。根据《史记·夏本纪》的记载和《尧典》《舜典》的体例,这里采用后一说法。

[2]敷:布,治理。

[3]祗:恭敬。

[4]后:帝王。克:能够。艰厥后:以做帝王为艰难的事情。

[5]乂:治理。

[6]敏德:努力修养道德。

[7]罔:没有。攸:所。伏:隐匿。

[8]无告:有疾苦而无处诉说之人,指鳏、寡、孤、独。

[9]时:这。

[10]都:语气词,表赞叹。

[11]广运:广大悠远。

[12]乃:语助词,无实在意义。

[13]奄:尽。

[14]惠:顺应。迪:大道。

[15]影响:影子和回声。

【译文】

考察古代历史,大禹名叫文命,恩泽施于天下,恭敬地承奉帝舜的教化。他说:“帝王能够把做帝王视为艰难的事情,大臣能够把做大臣视为艰难的事情,政事才得以治理,民众才努力修养道德。”

帝舜说:“是啊!确实是这样,善言无所隐匿,民间没有被埋没的贤士,天下万国太平无事。考察众人的看法,舍弃自身的错误想法,遵从他人的正确意见,不凌虐无处倾诉疾苦的人,不忽视生活贫穷困苦的人,只有帝尧能够做到这些。”

伯益说:“啊!帝尧的德行广大悠远,圣哲又神妙,勇武又英明。上天眷顾降下福运,使他尽有四海,成为天下的君主。”

禹说:“顺应大道则吉祥,违背大道则凶险,吉凶祸福如影随形,如响应声。”

【原文】

益曰:“吁!戒哉!儆戒无虞[1],罔失法度,罔游于逸,罔淫于乐[2]。任贤勿贰[3],去邪勿疑,疑谋勿成,百志惟熙[4]。罔违道以干百姓之誉[5],罔咈百姓以从己之欲[6]。无怠无荒,四夷来王[7]。”

禹曰:“於!帝念哉!德惟善政,政在养民。水、火、金、木、土、谷惟修,正德、利用、厚生惟和[8],九功惟叙[9],九叙惟歌。戒之用休,董之用威[10],劝之以九歌,俾勿坏。”

帝曰:“俞!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万世永赖,时乃功。”

【注释】

[1]儆戒:警戒。虞:预料。

[2]淫:过分。

[3]贰:二心,指犹疑之心。

[4]熙:广大。

[5]干:求。

[6]咈:违背。

[7]王:通“往”,前来。

[8]正德:使德行端正。利用:使物尽其用。厚生:使人民富足。

[9]九功:指上文所说的六府、三事,即水、火、金、木、土、谷和正德、利用、厚生。叙:次序。

[10]董:监督。

【译文】

伯益说:“唉!要戒备啊!要戒备预料之外的事情,不要失掉法令制度,不要放纵游玩,不要过分安乐。任用贤士不要犹豫,驱除奸佞不要迟疑,谋划时犹豫不决不会成功,各种想法要考虑周到。不要违背大道去贪求百姓的赞誉,不要违逆百姓来屈从于自己的私欲。不怠慢职守,不荒废政事,四方的部族就会前来归服。”

禹说:“唉!舜帝要深思啊!德行是用来完善政事的,政事是为了养育百姓的。水、火、金、木、土、谷都要治理好,使德行端正、使物尽其用、使人民富足相辅相成,上述九件事要井然有序,井然有序后就会受到歌颂。用美好的事物去劝诫,用威严的刑罚来监督,用赞颂以上九种功绩的颂歌来劝勉,使政事不要败坏。”

帝舜说:“是啊!土地平复,合于上天,六府、三事确实得到了治理,后世永远赖以生存,这是你的功劳。”

【原文】

帝曰:“格[1],汝禹!朕宅帝位三十有三载[2],耄期倦于勤[3]。汝惟不怠,总朕师。”

禹曰:“朕德罔克,民不依。皋陶迈种德[4],德乃降,黎民怀之。帝念哉!念兹在兹[5],释兹在兹,名言兹在兹[6],允出兹在兹[7]。惟帝念功!”

帝曰:“皋陶!惟兹臣庶,罔或干予正[8],汝作士,明于五刑,以弼五教[9],期于予治。刑期于无刑,民协于中[10]。时乃功,懋哉[11]!”

皋陶曰:“帝德罔愆[12]。临下以简[13],御众以宽;罚弗及嗣,赏延于世;宥过无大,刑故无小[14];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15]。好生之德,洽于民心[16]。兹用不犯于有司[17]。”

帝曰:“俾予从欲以治,四方风动[18],惟乃之休。”

【注释】

[1]格:来。

[2]宅:居处。

[3]耄期:年老。八九十岁称耄,一百岁称期颐。

[4]迈:通“励”,努力。种德:布施恩德。

[5]念兹在兹:前一个“兹”指德行,后一个“兹”指皋陶。

[6]名言:称道。

[7]出:推行。

[8]正:通“政”,政事。

[9]五教:指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种伦常教化。

[10]中:中正之道。

[11]懋:勉励。

[12]愆:过失。

[13]临下:面对臣民。简:简约,指不以繁琐的政事、礼仪扰民。

[14]故:明知故犯的错误,与上文的“过”相对。

[15]不经:不合常法。

[16]洽:融洽,和谐。

[17]有司:官府的有关部门。官员各司其职,所以称有司。

[18]风动:随风而动,这里指响应教化。

【译文】

帝舜说:“来,禹!我居处帝位三十三年,年老而疲于政事。你从不懈怠,可以统领我的民众。”

禹说:“我的德行无法胜任,民众不会依从。皋陶努力布施恩德,德行于是遍及天下,民众感念他。舜帝仔细考虑吧!怀有德行的是皋陶,喜爱德行的是皋陶,称道德行的是皋陶,推行德行的也是皋陶。舜帝应当考虑他的功绩啊!”

帝舜说:“皋陶啊!想到这些臣民,没有人违背我的政策,你担任狱官,用五种刑罚严明法令,来辅助五常之教,希望你帮助我治理政事。希望使用刑罚的目的是能有一天不再使用刑罚,民众顺应中正之道。这是你的功绩,应当鼓励啊!”

皋陶说:“舜帝的德行没有过失。简约地面对臣下,宽容地统治民众;刑罚不牵连子嗣,奖赏泽被后世;无意的过失再大都能原谅,有意的罪行再小都不姑息;可轻可重的案件都从轻处罚,可重可轻的功劳都从重奖赏;与其错杀无辜之人,宁愿漏放不法之徒。这样爱惜生灵的德行,为民众所牢记。因此人们不会冒犯官府有关部门。”

帝舜说:“使我如愿治理国家,四方响应教化,这是你的美德。”

【原文】

帝曰:“来,禹!降水儆予[1],成允成功[2],惟汝贤。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不自满假[3],惟汝贤。汝惟不矜[4],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5],天下莫与汝争功。予懋乃德[6],嘉乃丕绩。天之历数在汝躬,汝终陟元后[7]。人心惟危,道心惟微,唯精唯一,允执厥中。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可爱非君?可畏非民?众非元后何戴?后非众罔与守邦?钦哉!慎乃有位,敬修其可愿。四海困穷,天禄永终。惟口出好兴戎[8],朕言不再[9]。”

禹曰:“枚卜功臣[10],惟吉之从。”

帝曰:“禹!官占,惟先蔽志,昆命于元龟[11]。朕志先定,询谋佥同[12],鬼神其依,龟筮协从[13],卜不习吉[14]。”禹拜稽首,固辞。

帝曰:“毋!惟汝谐。”

【注释】

[1]降水:大水。降,同“洚”,洪水。

[2]成允:言出必信。

[3]满假:自满夸大。

[4]矜:自夸。

[5]伐:夸耀。

[6]懋:通“茂”,盛大。这里作动词,意思是赞美。

[7]元后:帝王之位。

[8]出好:说出好话。兴戎:引起战争。

[9]再:两次。

[10]枚卜:对候选的官员逐一占卜,得吉兆者入选。

[11]昆:后。元龟:占卜用的大龟。

[12]佥:全,都。

[13]龟筮:龟甲和蓍草。古人占卦,或用龟甲经烧灼后产生的裂纹判断吉凶,或用蓍草奇偶多少判断吉凶。

[14]习:反复,重复。

【译文】

帝舜说:“来,禹!洪水警告我们,你言出必信,治水有功,说明你贤能。为国能够勤于政务,在家能够俭朴节约,不自满自夸,说明你贤能。你不夸耀自己,天下没有人与你争才能的高下;你不夸耀自己,天下没有人与你争功绩的大小。我赞美你的德行,称颂你的大功。上天的命数落在你的身上,你终有一天要登上帝王之位。人的心肠大多自私,向道之心也幽暗不明,只有专一精研,才能持守中正之道。无从验证的话不要听信,没有咨询的策略不要使用。臣民爱戴的不是君主吗?君主畏惧的不是臣民吗?臣民没有君主还能拥戴谁?君主没有臣民用什么来守卫国家?要恭敬啊!谨慎地对待你所得到的地位,恭敬地去做百姓企盼的事。天下百姓困顿穷苦,上天赐予的福泽就会永远失去。口能说出好话,也能引起战争,我的话就不重复了。”

禹说:“可以对有功之臣逐一占卜,挑选得吉兆者即位。”

帝舜说:“禹啊!用占卜的方法选官,首先要断定志向,然后再用大龟来卜问吉凶。我的志向已经确定了,询问众人的意见都和我一样,鬼神都同意,用龟甲和蓍草占卦的结果也与之一致,占卜不必重复出现吉兆。”禹跪拜叩头,坚决推辞。

帝舜说:“不必推辞了!你是最合适的。”

【原文】

正月朔旦,受命于神宗[1],率百官若帝之初。

帝曰:“咨,禹!惟时有苗弗率[2],汝徂征[3]!”

禹乃会群后,誓于师曰:“济济有众[4],咸听朕命!蠢兹有苗[5],昏迷不恭[6],侮慢自贤,反道败德。君子在野,小人在位。民弃不保,天降之咎[7]。肆予以尔众士[8],奉辞罚罪。尔尚一乃心力,其克有勋。”

三旬苗民逆命。益赞于禹曰:“惟德动天,无远弗届[9]。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帝初于历山,往于田,日号泣于旻天[10],于父母,负罪引慝[11];祗载见瞽叟[12],夔夔斋栗[13]。瞽亦允若。至诚感神,矧兹有苗[14]?”禹拜昌言曰:“俞!”

班师振旅[15],帝乃诞敷文德,舞干羽于两阶[16]。七旬有苗格。

【注释】

[1]神宗:一说指尧的太祖庙,一说指尧的宗庙。前文说尧的太祖庙称文祖,因此这里采用后一说法。

[2]有苗:古国名,又称三苗,相传其首领与驩兜、共工、鲧并称“四凶”。弗率:不遵从命令。

[3]徂:前往。

[4]济济:众多的样子。

[5]蠢:蠢动,骚动。

[6]昏迷:昏乱迷惑。

[7]咎:灾祸。

[8]肆:因此。

[9]无远弗届:指德行无处不到。届,到。

[10]旻天:上天。

[11]慝:邪恶。

[12]瞽叟:舜的父亲。

[13]夔夔:敬畏的样子。斋:庄重。栗:战栗。

[14]矧:何况。

[15]班师:军队返回,多指凯旋而归。振旅:整顿军队。

[16]干:盾牌。羽:羽毛制成的伞盖。

【译文】

正月初一日早晨,禹在帝尧的宗庙受禅,像帝舜当初受禅时一样统率百官。

帝舜说:“唉,禹啊!三苗不服从命令,你前去征讨吧!”

禹于是召集诸侯,在军中誓师说:“诸位将士,都要听从我的命令!三苗蠢蠢欲动,昏乱迷惑不敬,轻侮傲慢自大,违逆正道败坏德行。贤能之士不被任用,奸佞之徒身居高位。百姓被抛弃而不得安宁,上天对其降下灾祸。因此我要率领你们这些将士,奉命讨伐有罪之人。你们要同心协力,如此才能建立功勋。”

三十天后三苗依旧违抗命令。伯益前往辅佐禹说:“德行能够感动上天,无论多远都能够推行。自满会招致损失,谦虚会有所收益,这是自然的道理。从前帝舜在历山耕作,往来于田间,每天都向上天呼号哭泣,对父母,宁愿背负起不孝的名声;他恭敬地侍奉父亲瞽叟,敬畏庄重而战战兢兢。瞽叟也开始变得和顺了。至诚之心会让神灵感动,何况是三苗呢?”禹拜受这一善言说:“对!”

军队返回后加以整顿,帝舜于是广施德政,人们拿着盾牌和羽盖在两侧台阶前跳舞。七十天之后三苗就来归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