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序:太康失邦[1],昆弟五人须于洛汭[2],作《五子之歌》。

【注释】

[1]太康:启之子,夏朝第二代帝王,因游乐田猎无度,被羿驱逐。

[2]须:等待。洛汭:洛水流入黄河之处。

书序:太康丢掉国家,兄弟五人在洛水流入黄河处等他,作《五子之歌》。

太康尸位[1],以逸豫灭厥德[2],黎民咸贰,乃盘游无度[3],畋于有洛之表[4],十旬弗反[5]。有穷后羿因民弗忍[6],距于河。厥弟五人御其母以从,徯于洛之汭[7]。五子咸怨,述大禹之戒以作歌。

【注释】

[1]尸位:指在位无所作为。

[2]逸豫:安乐。

[3]盘游:游乐。

[4]畋:狩猎。有洛之表:洛水以南。表,外。夏朝统治中心在黄河、洛水以北,因此称洛水以南为表。

[5]旬:十天。反:同“返”,这里指返回国都。

[6]有穷后羿:羿是有穷氏首领。后,君主。

[7]徯:等待。

【译文】

太康在位无所作为,由于纵情享乐而败坏了德行,民众都怀有二心,他还是无休止地游乐,到洛水以南狩猎,一百天也不回来。有穷氏首领羿趁民众对太康无法忍受的机会,领兵在黄河边阻隔。太康的五个弟弟驾车载着母亲随行狩猎,在洛水流入黄河之处等他。五人都埋怨太康,追忆大禹的教诲而写下诗歌。

【原文】

其一曰:“皇祖有训[1],民可近,不可下[2],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予视天下愚夫愚妇一能胜予。一人三失,怨岂在明?不见是图。予临兆民,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3]。为人上者,奈何不敬?”

【注释】

[1]皇:大。祖:指大禹。

[2]下:卑贱,这里作动词,意思是使之卑贱。

[3]懔:畏惧。

【译文】

第一首说:“伟大的祖先曾有教诲,民众可以亲近,不可以使之卑贱,人民是国家的根本,根本稳固国家才能安宁。我看天下的愚夫愚妇都能胜过我。一个人有很多过错,民怨难道要等到很明显才要解决吗?在没显现时就要考虑解决的方法。我治理亿万民众,畏惧得就像用腐烂的缰绳驾驭着六匹马一样。万人之上的人,怎么能不谨慎呢?”

【原文】

其二曰:“训有之,内作色荒[1],外作禽荒[2],甘酒嗜音,峻宇彫墙[3]。有一于此,未或不亡。”

【注释】

[1]色荒:沉迷于女色。

[2]禽荒:沉迷于田猎。禽,禽兽,这里指狩猎之事。

[3]峻宇:高大宫室。彫墙:彩绘的墙壁。

【译文】

第二首说:“还有这样的教诲,在内沉迷于女色,在外沉迷于田猎,喜好饮酒嗜好音乐,高大的宫室有彩绘的墙壁。这些情况只要出现一种,就没有不亡国的。”

【原文】

其三曰:“惟彼陶唐[1],有此冀方[2]。今失厥道,乱其纪纲,乃厎灭亡[3]。

【注释】

[1]陶唐:尧。

[2]冀方:冀州,尧建都于此。

[3]厎:导致。

【译文】

第三首说:“遥想唐尧之时,有冀州这个地方。现在废弃了他的治道,扰乱了他的法纪,才导致国家灭亡。”

【原文】

其四曰:“明明我祖[1],万邦之君。有典有则[2],贻厥子孙[3]。关石和钧[4],王府则有[5]。荒坠厥绪[6],覆宗绝祀!”

【注释】

[1]明明:英明。

[2]典:典章。则:法则。

[3]贻:遗留。

[4]关石和钧:互通有无,均平民用。关,通。石,古代重量单位,一百二十斤为一石。和,平。钧,古代重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石、钧代指民众日用品。

[5]有:富足。

[6]绪:统绪,即帝王世系。

【译文】

第四首说:“我们英明的祖先,是天下万国的君主。既有典章,又有法则,遗留给子孙后代。互通有无,均平民用,府库也很充盈。现在荒废祖业丧失统绪,宗庙覆灭,祭祀断绝!”

【原文】

其五曰:“呜呼曷归[1]?予怀之悲。万姓仇予,予将畴依[2]?郁陶乎予心[3],颜厚有忸怩[4]。弗慎厥德,虽悔可追?”

【注释】

[1]曷:何。

[2]畴:谁。

[3]郁陶:忧愁哀伤。

[4]颜厚:面带羞色。忸怩:内心惭愧。

【译文】

第五首说:“唉,回到哪里呢?想到这里我就感到悲伤。天下万民仇视我们,我们将依靠谁?我的心中忧愁哀伤,面带羞色,内心惭愧。不能谨慎修德,即使后悔又能挽回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