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戊午,王次于河朔[1],群后以师毕会[2]。王乃徇师而誓[3],曰:“呜呼!西土有众[4],咸听朕言。我闻吉人为善[5],惟日不足;凶人为不善,亦惟日不足。今商王受力行无度[6],播弃犁老[7],昵比罪人[8],淫酗肆虐。臣下化之,朋家作仇[9],胁权相灭[10]。无辜吁天[11],秽德彰闻[12]。
【注释】
[1]次:驻扎。河朔:黄河以北。
[2]群后:诸侯。
[3]徇师:检阅军队。
[4]西土:指西方各国。周位于商的西方,同盟的诸侯也大多来自西方,所以称西土。
[5]吉人:善良的人。
[6]力行:努力去做。无度:不合法度的事情。
[7]播弃:抛弃。犁老:也作犂老、黎老,指老臣。
[8]昵比:亲昵,亲近。
[9]朋家:各自树立党羽。
[10]胁:挟持。
[11]吁天:向上天呼吁。
[12]秽德:污秽的恶行。
【译文】
戊午日,王驻扎在黄河以北,诸侯率领军队都前往会和。王于是检阅军队并誓师,说:“啊!西方来的将士们,都仔细听我的话。我听说善人行善,整天都忙不过来;恶人行不善,也是整天都做不够。现在商纣王竭力做不合法度的事情,抛弃老臣,亲近小人,嗜酒无度,暴虐恣睢。臣下受此影响,各自树立朋党,互为仇敌,仰仗君权,自相残杀。无罪受害的人向上天呼告,纣王污秽的恶行天下皆知。
【原文】
“惟天惠民[1],惟辟奉天[2]。有夏桀弗克若天[3],流毒下国[4]。天乃佑命成汤[5],降黜夏命[6]。惟受罪浮于桀[7],剥丧元良[8],贼虐谏辅[9],谓己有天命,谓敬不足行,谓祭无益,谓暴无伤[10]。厥鉴惟不远[11],在彼夏王[12]。天其以予乂民,朕梦协朕卜[13],袭于休祥[14],戎商必克[15]。受有亿兆夷人[16],离心离德;予有乱臣十人[17],同心同德。虽有周亲[18],不如仁人。
【注释】
[1]惠:仁爱。
[2]辟:君主。奉:承奉。
[3]若:顺从。
[4]流毒:传布灾祸。
[5]成汤:商朝的开国君主。
[6]降黜:贬降废黜。命:国运。
[7]浮:超过。桀:夏朝的末代君主。
[8]剥丧:迫害。剥,伤害。丧,流亡,这里作动词,意思是迫使人流亡。元良:大善之人。
[9]贼虐:残害。
[10]无伤:没有妨碍。
[11]鉴:镜子,引申为儆戒、教训。
[12]在:察。
[13]协:符合。
[14]袭:重合。休祥:吉兆。
[15]戎:征伐。克:攻克,战胜。
[16]夷人:才能平庸的人。
[17]乱臣:有治国之才的大臣。乱,治理。
[18]周亲:至亲。
【译文】
“上天爱护民众,君主应该承奉天意。夏桀不能顺应天命,使灾祸传遍全国。上天于是护佑成汤,贬降废黜夏朝的命数。纣王的罪恶远超夏桀,他迫害大善之人,残害进谏的辅臣,认为自己拥有天命,认为敬天不值得实施,认为祭祀没有好处,认为残暴没有妨碍。他的教训并不远,可以看看那夏王。上天或许要让我来治理万民,我的梦境符合占卜的结果,二者都显示吉兆,讨伐商朝一定会胜利。纣王有亿万个庸人,都离心离德;我只有十个能臣,却同心同德。即使有至亲,也比不上仁人志士。
【原文】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百姓有过[1],在予一人,今朕必往。我武惟扬[2],侵于之疆,取彼凶残[3];我伐用张[4],于汤有光!勖哉夫子[5]!罔或无畏,宁执非敌[6]。百姓懔懔[7],若崩厥角[8]。呜呼!乃一德一心,立定厥功,惟克永世。”
【注释】
[1]过:责备。
[2]武:武力。扬:发扬。
[3]取:擒拿。
[4]张:大的战果。
[5]勖:勉力。夫子:指将士。
[6]非敌:敌不过,指不是对手。
[7]懔懔:恐惧的样子。
[8]崩:山崩塌。厥角:叩头。
【译文】
“上天听取意见都是从臣民中得来的,上天观察问题也是从臣民中得来的。百姓有怨言,责任在我一人,现在我一定前去讨伐殷商。我们的武力应当发扬,要进入敌人的疆界中,擒获那凶残的人;我们的征伐必定大获全胜,比成汤讨伐夏桀更加光辉。将士们努力啊!不要有无所畏惧的思想,宁可保持可能不是敌人对手的想法。百姓畏惧纣王,叩头犹如山崩。啊!你们同心同德,建功立业,才能永远使百姓生活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