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序:武王伐殷。往伐归兽[1],识其政事[2],作《武成》。

【注释】

[1]归兽:将作战时使用的马、牛放归山野,以示不再行征伐之事。

[2]识:记识。

书序:武王征讨殷商,作战返回后将牛马放归山野,记识当时的政事,史官于是作《武成》。

惟一月壬辰,旁死魄[1]。越翼日[2],癸巳,王朝步自周[3],于征伐商[4]。厥四月,哉生明[5],王来自商,至于丰[6]。乃偃武修文[7],归马于华山之阳[8],放牛于桃林之野[9],示天下弗服[10]。丁未,祀于周庙,邦甸、侯、卫[11],骏奔走[12],执豆、笾[13]。越三日,庚戌,柴、望[14],大告武成[15]。既生魄,庶邦冢君暨百工[16],受命于周[17]。

【注释】

[1]旁死魄:指月亮大部分没有光亮。古人称月亮有光的部分为明,无光的部分为魄,月初朔日以后月明渐增,月魄渐减,称死魄,月中望日以后相反,称生魄。旁,普遍,广泛。

[2]越:到。翼日:翌日,次日。

[3]朝:早晨。周:宗周,即周都镐京,在今陕西西安北的沣河东岸。

[4]于:往。

[5]哉:通“才”,开始。生明:与死魄意思相同。

[6]丰:丰京,周文王时的都城,在今陕西西安北的沣河西岸。

[7]偃武修文:收起武器,修治文教。

[8]阳:山的南面。

[9]野:郊野,野外。

[10]服:使用。

[11]甸、侯、卫:指天下诸侯。周代王畿以外的诸侯国分为六等,按远近分为侯服、甸服、男服、采服、卫服、蛮服。这里以甸服、侯服、卫服代指六服。

[12]骏:迅速。

[13]豆:形似盘的木器,有盖,高脚,常用于盛放祭品。笾:形似碗的竹器,也有陶制的,有高脚,用于盛放祭品。

[14]柴:烧柴祭天的仪式。望:遥祭山川的仪式。

[15]大告:普遍宣告。

[16]庶邦:诸侯国。暨:和,同。百工:百官。

[17]受命:接受策命。

【译文】

一月壬辰日,月亮大部分都没有光亮。到了第二天,是癸巳日,王在早上从宗周镐京出发,率军讨伐殷商。这一年四月,月亮开始放出光芒,王从商都归来,抵达丰京。于是他下令收起武器,开始修治文教,将马放归到华山以南,把牛放回到桃林郊外,向天下显示不再使用它们行征伐之事的决心。丁未日,王在周朝宗庙祭祀,天下诸侯都赶来参加祭祀,手持豆、笾等祭器。到了第三天,是庚戌日,举行烧柴祭天、望祭山川的仪式,遍告天地神灵征伐大事已成。月亮由盈转亏以后,诸侯国君和百官都来接受周朝的策命。

神授玉简

商朝在纣王的统治下,政治腐败,连年对外用兵,民不聊生,内部贵族之间矛盾重重,整个国家的统治动荡不安。牧野之战中,周武王在吕尚等人的辅佐下,攻打商都朝歌,击败纣王的军队,灭亡商朝。此图所描绘的是周武王伐纣第二年的甲子日,东、南、西、北四海之神与河伯、雨师、风伯前来相助的事迹。

【原文】

王若曰:“呜呼!群后[1]。惟先王建邦启土[2],公刘克笃前烈[3],至于大王肇基王迹[4],王季其勤王家[5]。我文考文王克成厥勋,诞膺天命[6],以抚方夏。大邦畏其力,小邦怀其德。惟九年,大统未集[7],予小子其承厥志。厎商之罪[8],告于皇天后土[9],所过名山大川,曰:‘惟有道曾孙周王发[10],将有大正于商[11]。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12],为天下逋逃主[13],萃渊薮[14]。予小子既获仁人,敢祗承上帝,以遏乱略。华夏蛮貊[15],罔不率俾[16]。恭天成命[17],肆予东征,绥厥士女[18]。惟其士女,篚厥玄黄[19],昭我周王[20]。天休震动,用附我大邑周[21]。惟尔有神,尚克相予以济兆民,无作神羞!’”

【注释】

[1]群后:诸侯。

[2]先王:指周朝始祖后稷。建邦启土:建立国家,开拓疆土。

[3]公刘:周朝先祖,后稷曾孙。笃:厚。烈:功业。

[4]大王:也作太王,古公亶父,周文王祖父。周朝追尊其为太王。肇基:开创基业。

[5]王季:古公亶父第三子季历,周文王之父。

[6]膺:接受。

[7]大统:基业。集:成功。

[8]厎:致。

[9]皇天后土:对天地之神的敬称。

[10]曾孙:祭祀时面对神灵的自谦之词。

[11]大正:大事。正,通“政”,政事。

[12]烝民:平民百姓。

[13]逋逃主:指商纣王。逋逃,逃亡。这里以纣王为天下逃亡罪人的魁首。

[14]萃:聚集。渊薮:水潭和草地,指鱼类和兽类聚集的地方。这里指天下有罪的人都去投靠纣王,就像鱼和鸟兽聚集在渊薮之中。

[15]蛮貊:华夏民族对周边少数民族的蔑称。

[16]率俾:顺从。

[17]成命:已经确定的命运。

[18]士女:泛指民众。

[19]篚:一种圆形的竹器,这里作动词,意思是用篚盛物。玄黄:黑色和黄色,这里指黑色和黄色两种丝帛,象征天与地。

[20]昭:彰显。

[21]大邑:大国。

【译文】

王这样说:“啊!诸侯。先王建立国家,开拓疆土,公刘能够继承先人的伟大功业,到太王时开始创立王业,王季对于王室尽心尽力。我先父文王能够成就功勋,大受天命,安抚天下。大国畏惧其威力,小国感怀其德行。历经九年,基业没能建成,我就继承了他的遗志。将商朝的罪恶,告知皇天后土,以及名山大川,我说:‘顺承天道的曾孙周王发,将要行讨伐商朝的大事。现在商纣王残暴无道,残害生灵,祸害百姓,是天下的罪魁祸首,罪人都聚集在他身边。我已经得到仁人的帮助,冒昧地恭奉上帝的旨意,来终结混乱的时局。华夏大国与四方部族,无不顺从。我恭敬地遵行上天的命令,所以起兵东征,安定那里的百姓。百姓用圆筐装上玄黄丝帛,彰显我周王之德。上天受到感动,因此百姓归附我大周。希望众神可以帮助我来救助天下万民,不要让神灵受到侮辱啊!’”

【原文】

既戊午,师逾孟津。癸亥,陈于商郊[1],俟天休命[2]。甲子昧爽[3],受率其旅若林,会于牧野。罔有敌于我师,前徒倒戈[4],攻于后以北[5],血流漂杵。一戎衣[6],天下大定。乃反商政[7],政由旧。释箕子囚,封比干墓[8],式商容闾[9]。散鹿台之财[10],发钜桥之粟[11],大赉于四海[12],而万姓悦服。

列爵惟五[13],分土惟三[14]。建官惟贤,位事惟能[15]。重民五教[16],惟食、丧、祭。惇信明义[17],崇德报功[18]。垂拱而天下治[19]。

【注释】

[1]陈:同“阵”,列阵。

[2]俟:等到。

[3]昧爽:日出前,拂晓。

[4]前徒:阵前的士兵。倒戈:掉转武器攻打自己一方。

[5]北:败北,败逃。

[6]戎衣:穿上戎装,这里指出兵伐纣。

[7]反商政:以商先王旧政取代纣王暴政。反,同“返”,恢复。

[8]封:堆土加高坟冢。

[9]式:通“轼”,车前用人凭倚的横木,这里指凭轼致敬的礼仪。闾:里巷的大门,代指居所。

[10]鹿台:台名,在商都朝歌南,纣王在此贮藏珠玉钱帛。

[11]钜桥:商末粮仓名,在今河北曲周东北。

[12]赉:赏赐。

[13]列爵惟五:将爵位分为五等,即公、侯、伯、子、男。

[14]分土惟三:将诸侯国的封地面积分为三等,公、侯之国方圆一百里,伯之国方圆七十里,子、男之国方圆五十里。

[15]位事:处理政事。

[16]五教:指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种伦常教化。

[17]惇:厚。

[18]崇:推崇。报:回报。

[19]垂拱:垂衣拱手,即无为而治。圣人治天下不用亲理政务,只需垂衣拱手,大臣则各尽其职。

【译文】

戊午日,大军从孟津渡河。癸亥日,在商都的郊外排兵布阵,等候上天降下美善的命令。甲子日拂晓时分,纣王率领的士兵排列如林,双方在牧野相遇。对方没有愿意与我军为敌的,前面的士兵掉转武器,攻击后面的部队,因此商军大败,血流遍地,可以使舂杵漂浮起来。我军一穿上戎装,天下就安定太平了。于是废除商纣王的暴政,恢复历代先王的旧政。释放被囚禁的箕子,修缮比干的坟墓,拜谒商容的居所。将贮藏在鹿台的财物散发给百姓,用囤积在钜桥的粮食赈济百姓,大规模赏赐天下,万民都心悦诚服。

王设立五等爵位,分封三等土地。设置官职只任用贤德的人,安排官吏只任用有才能的人。重视对百姓的各种教化,以及民食、丧礼、祭祀之事。敦厚诚信,彰显忠义,尊崇有德之人,报答有功之臣。王垂衣拱手,天下大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