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序:武王有疾,周公作《金滕》 [1]。

【注释】

[1]周公:名旦,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武王死后,周公辅佐年幼的成王,平定叛乱,制礼作乐,分封诸侯,被儒家奉为圣人。金縢:用金属缄封的匣子,周公作书藏在里面。

书序:武王患了重病,周公于是作《金縢》。

既克商二年,王有疾,弗豫[1]。二公曰[2]:“我其为王穆卜[3]。”周公曰:“未可以戚我先王[4]。”公乃自以为功,为三坛同墠[5]。为坛于南方,北面,周公立焉。植璧秉珪[6],乃告太王、王季、文王。

【注释】

[1]弗豫:又称不豫,这是对帝王病重的婉转说法。豫,安。

[2]二公:指太公望和召公奭。

[3]穆:敬。

[4]戚:悲戚,忧伤。

[5]三坛:太王、王季、文王各为一坛。墠:祭祀的场地。

[6]植:放置。璧:圆形呈环状的玉。珪:长条形而上圆下方的玉。

【译文】

战胜殷商的第二年,王得了重病,身体不适。太公和召公说:“我们将要为王恭敬地卜问。”周公说:“不能因这件事让我先王忧伤。”周公于是以此为自己的事情,在同一块祭祀场地筑起三座祭坛。祭坛筑在南方,面朝北方,周公站在那里。他把璧放在祭坛前,手里拿着珪,于是向太王、王季、文王祷告。

【原文】

史乃册[1],祝曰:“惟尔元孙某[2],遘厉虐疾[3]。若尔三王,是有丕子之责于天[4],以旦代某之身!予仁若考[5],能多材多艺[6],能事鬼神[7]。乃元孙不若旦多材多艺,不能事鬼神。乃命于帝庭[8],敷佑四方[9],用能定尔子孙于下地[10]。四方之民罔不祗畏[11]。呜呼!无坠天之降宝命[12],我先王亦永有依归。今我即命于元龟[13],尔之许我,我其以璧与珪归俟尔命[14];尔不许我,我乃屏璧与珪[15]。”

【注释】

[1]册:祷告的策文,这里作动词,意思是书写策文。

[2]元孙:长孙。某:指周武王,名发。史官避讳,未直书其名。

[3]遘:遇。厉:危。虐:暴。

[4]丕子:家族的宗子。丕,大。

[5]考:死去的父亲,指文王。

[6]多材多艺:有多种才能和技艺。

[7]事鬼神:祭祀鬼神。

[8]命:受命。

[9]敷:布施教化。

[10]下地:人间。

[11]祗:敬。

[12]坠:失去。宝命:大命,指上天授予的命数。

[13]元龟:占卜用的大龟。

[14]俟:等待。

[15]屏:收藏。

【译文】

史官于是书写策文,祷告说:“你们的长孙某,突然罹患重兵。你们三位先王,宗子如果受到上天的责备,就让我代替他受罚吧!我的仁德就像先父,有多种才能和技艺,能祭祀鬼神。你们的长孙不像我有那么多的才能和技艺,也不能祭祀鬼神。你们受命于上帝的天庭,教化和护佑四方,因此能将你们的子孙安定于人间。四方的民众没有不敬畏的。啊!不要丧失上天降下的大命,我先王也就永远有所依归了。现在我听命于卜筮,你们答应我,我就带着璧和珪回去等候你们的命令;你们不答应我,我就藏起璧和珪。”

【原文】

乃卜三龟,一习吉[1]。启籥见书[2],乃并是吉。公曰:“体[3]!王其罔害。予小子新命于三王[4],惟永终是图[5]。兹攸俟,能念予一人[6]。”公归,乃纳册于金縢之匮中[7]。王翼日乃瘳[8]。

【注释】

[1]一:都,全。习:反复。

[2]籥:钥匙。

[3]体:占卜的兆象。

[4]予小子:我,谦称,意思与下文“予一人”相同。

[5]永终:永远。

[6]念:顾念。

[7]册:书写祷告文的策书。

[8]翼日:翌日,明天。瘳:病愈。

【译文】

于是卜问了三卦,反复得到吉兆。用钥匙打开匣子看占卜书,也都是吉兆。周公说:“这样的兆象啊!王大概没有危险了。我刚接受三位先王的命令,只想着让国家长治久安。现在所等待的,只是先王能顾念我。”周公回去了,于是将策书放在用金属缄封的匣子里。第二天王就病愈了。

【原文】

武王既丧[1],管叔及其群弟乃流言于国[2],曰:“公将不利于孺子[3]。”周公乃告二公曰:“我之弗辟[4],我无以告我先王。”周公居东二年[5],则罪人斯得[6]。于后,公乃为诗以贻王,名之曰《鸱鸮》[7]。王亦未敢诮公[8]。

【注释】

[1]丧:死。

[2]管叔:名鲜,武王之弟,被封于管。群弟:指蔡叔度、霍叔处。管、蔡、霍负责监视殷商遗民,称三监,因反对周公而叛乱,后来被周公平定。

[3]孺子:孩子,指刚继位的成王。

[4]辟:以法惩治。

[5]居东:在东方,指东征。

[6]斯:乃。

[7]《鸱鸮》:《诗经·豳风》中的一篇。

[8]诮:责备,怪罪。

【译文】

武王去世后,管叔和弟弟们就在国都散布流言,说:“周公将对天子不利。”周公于是告知太公和召公说:“我不以法惩治他们,就没法告慰我先王。”周公东征二年,就把罪魁祸首擒获了。在此之后,周公就作了一首诗献给王,名叫《鸱鸮》。王也不敢责备周公。

【原文】

秋,大熟[1],未获,天大雷电以风[2]。禾尽偃[3],大木斯拔,邦人大恐[4]。王与大夫尽弁[5],以启金縢之书,乃得周公所自以为功代武王之说。二公及王乃问诸史与百执事[6]。对曰:“信[7]。噫!公命,我勿敢言。”

【注释】

[1]大熟:丰收。

[2]以:与,和。

[3]偃:倒伏,倒下。

[4]邦人:国人,居住在国都里的人。

[5]弁:一种礼冠,分为爵弁、皮弁两种。这里作动词,指戴上弁冠。

[6]百执事:百官。

[7]信:真实。

【译文】

秋季,大丰收,还没有收获,天上就电闪雷鸣并伴有大风。庄稼都被吹倒,大树也被拔起,国人非常害怕。王和大夫都戴上弁冠,打开用金属缄封的匣子里的策书,才得到周公自愿代武王受上天惩罚的祷告文。太公和召公以及王于是询问史官和百官。他们回答说:“真有这件事。唉!这是周公的命令,我们不敢说。”

【原文】

王执书以泣,曰:“其勿穆卜!昔公勤劳王家,惟予冲人弗及知[1]。今天动威以彰周公之德,惟朕小子其新逆[2],我国家礼亦宜之。”王出郊,天乃雨,反风[3],禾则尽起。二公命邦人,凡大木所偃,尽起而筑之[4]。岁则大熟。

【注释】

[1]冲人:年幼的人。

[2]新:自新。逆:迎接。

[3]反风:风向逆转。

[4]筑:培土夯实。

【译文】

王拿着策书哭泣,说:“不要卜问了!以前周公就为王室而辛勤操劳,只是我这个年幼的人来不及知晓。现在上天动怒来彰显周公的德行,我要改过自新去迎接周公,我国家的礼仪就该这样。”王来到郊外,天空于是下雨,风向逆转,倒下的庄稼都站立起来。太公和召公命令国人,凡是倒下的大树,都扶起来培土夯实根基。这一年大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