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序:成王既伐管叔、蔡叔,以殷余民封康叔[1],作《康诰》《酒诰》《梓材》。

【注释】

[1]康叔:名封,周武王同母弟,被封于卫国。

书序:成王讨伐管叔、蔡叔之后,将殷商遗民所在之地封给康叔,史官于是作《康诰》《酒诰》《梓材》。

惟三月哉生魄[1],周公初基作新大邑于东国洛[2],四方民大和会。侯甸男邦、采卫百工、播民和见[3],士于周[4]。周公咸勤[5],乃洪大诰治[6]。

王若曰:“孟侯[7],朕其弟[8],小子封。惟乃丕显考文王[9],克明德慎罚[10],不敢侮鳏寡,庸庸[11],祗祗[12],威威[13],显民[14],用肇造我区夏[15],越我一二邦以修我西土[16]。惟时怙冒[17],闻于上帝,帝休[18],天乃大命文王。殪戎殷[19],诞受厥命越厥邦厥民,惟时叙[20],乃寡兄勖[21]。肆汝小子封在兹东土[22]。”

【注释】

[1]哉:通“才”,开始。生魄:古人称月亮有光的部分为明,无光的部分为魄,月初朔日以后月明渐增,月魄渐减,称死魄,月中望日以后相反,称生魄。

[2]基:谋划。大邑:王城。

[3]侯甸男邦:王畿附近的诸侯国。周代王畿以外的诸侯国分为六等,按远近分为侯服、甸服、男服、采服、卫服、蛮服。百工:百官。播民:迁徙之民,指殷商遗民。和见:会见。

[4]士:事奉。

[5]咸:全。勤:慰劳。

[6]洪:一说为代替,一说为宏大。这里采用前一说法。治:治国之道。

[7]孟侯:诸侯之长,这里指康叔。孟,长。

[8]朕其弟:康叔是周公之弟,成王之叔,可见这篇诰是周公代成王发布的。

[9]乃:你的。丕显:伟大英明。考:死去的父亲。

[10]克:能够。明德:崇尚德教。慎罚:慎用刑罚。

[11]庸庸:任用可以任用的人。庸,用。

[12]祗祗:尊敬值得尊敬的人。祗,敬。

[13]威威:惩罚应该惩罚的人。威,刑罚。

[14]显民:明示于民众。

[15]用:因此,所以。肇造:始建。肇,开始。区夏:华夏。中原诸国又称诸夏。

[16]修:治理。

[17]时:这。怙:大。冒:通“勖”,勤勉。

[18]休:高兴,喜。

[19]殪:死,这里指灭亡。戎殷:大国殷。

[20]叙:通“绪”,事业。

[21]寡兄:一说为少有之兄,强调其贤能,一说为长兄。指周武王。

[22]东土:卫国最初定都商朝旧都朝歌,位于周都的东方。

【译文】

三月望日以后月亮开始转亏,周公开始谋划在东方洛水流域建造新王城,四方民众前来聚会。侯甸男的诸侯、采卫的百官、被迁徙来的殷商遗民都来会见,事奉周王室。周公慰劳全部人员,于是代替天子发布文诰阐述治国之道。

王这样说:“诸侯之长,我的弟弟,小子封。你伟大英明的先父文王,能够崇尚德教,慎用刑罚,不敢欺侮贫困之人,他任用可以任用的人,尊敬值得尊敬的人,惩罚应该惩罚的人,明示民众,因此始建我华夏之国,和我诸侯共同治理我西方之国。他勤勉治国的大功,被上帝得知,上帝欣喜,上天于是降下大命于文王。灭亡了大国殷商,领受大命和天下诸侯民众,这一事业,是你兄长努力创建的。所以你要到东方去。”

【原文】

王曰:“呜呼!封,汝念哉!今民将在祗遹乃文考[1],绍闻衣德言[2]。往敷求于殷先哲王,用保乂民[3]。汝丕远惟商耇成人[4],宅心知训[5]。别求闻由古先哲王,用康保民[6]。弘于天[7],若德裕乃身[8],不废在王命[9]!”

【注释】

[1]在:考虑,思考。遹:遵循。

[2]绍:继。衣德言:遵从德教之言。衣,这里作动词,意思是穿衣,引申为领受、遵从。

[3]保乂:养育安定。

[4]耇成人:年老德高之人。

[5]宅心:放在心上。训:指训诫民众。

[6]康保:安定。

[7]弘:大。

[8]若:顺承。裕:富。

[9]废:指废黜爵位。

【译文】

王说:“啊!封,你要记得啊!现在民众将要考虑恭敬地遵循你先父文王的德教,继承所听到的,遵从德教之言。去遍访殷商圣明先王的治国之道,用来养育安定民众。你要长远地思虑殷商年老德高之人的为政之法,把教化民众的事放在心上。另求古代圣明先王的保民之术,用来安定民众。这比上天还要宏大,顺承德教会使你受益,永远领受王命而不被废黜。”

【原文】

王曰:“呜呼!小子封,恫瘝乃身[1],敬哉[2]!天畏棐忱[3],民情大可见,小人难保。往尽乃心,无康好逸豫[4],乃其乂民。我闻曰:‘怨不在大,亦不在小;惠不惠[5],懋不懋[6]。’已!汝惟小子,乃服惟弘王应保殷民[7],亦惟助王宅天命,作新民[8]。”

【注释】

[1]恫瘝:病痛。

[2]敬:慎重。

[3]畏:通“威”,威严。棐:辅助,帮助。忱:真诚的人。

[4]逸豫:安乐。

[5]惠:顺从。

[6]懋:怒力。

[7]服:职责,责任。应:顺应天意。保:安定。

[8]作新民:使殷商遗民改过自新。

【译文】

王说:“啊!封,治国就像身患疾病,要谨慎啊!上天的威严会帮助真诚的人,民众的情况都能表现出来,小民是难以安定的。去竭尽你的心力,不要安于逸乐,去治理你的民众。我听说:‘怨恨不在于大,也不在于小;使不顺从的顺从,使不努力的努力。’唉!你作为年轻人,职责就是弘扬王道顺应天意安定殷商遗民,也要帮助王安于天命,使殷商遗民改过自新。”

【原文】

王曰:“呜呼!封,敬明乃罚[1]。人有小罪,非眚[2],乃惟终[3],自作不典[4],式尔[5],有厥罪小,乃不可不杀。乃有大罪,非终,乃惟眚灾[6],适尔[7],既道极厥辜[8],时乃不可杀。”

【注释】

[1]明:严明。

[2]眚:小过失。

[3]终:经常。

[4]典:常法。

[5]式尔:一直这样。

[6]眚灾:因为过失造成的灾祸。

[7]适尔:偶然这样。

[8]道:指常法。极:尽。辜:罪过。

【译文】

王说:“啊!封,谨慎严明地对待你的刑罚。有人犯了小罪,不是无意犯下的过失,而是经常这样,自己不遵守常法,一直如此,犯的罪虽然小,也不可以不杀。有人犯了大罪,不是经常这样,而是因过失造成的灾祸,偶然如此,在按照常法穷究其罪之后,是不可以杀的。”

【原文】

王曰:“呜呼!封,有叙[1],时乃大明服,惟民其勅懋和[2]。若有疾,惟民其毕弃咎[3]。若保赤子[4],惟民其康乂。非汝封刑人杀人,无或刑人杀人。非汝封又曰劓刵人[5],无或劓刵人。”

【注释】

[1]叙:次序。

[2]勅:告诫,勉励。

[3]咎:错误。

[4]赤子:婴儿。

[5]刵:割掉耳朵的刑罚。

【译文】

王说:“啊!封,按照次序做事,这样就会为政清明而使人信服,民众自勉而协和。就像身患疾病,民众自弃过失。就像保育婴儿,民众安定太平。不是你要以刑罚惩处罪人,别人就无权以刑罚惩处罪人。不是你说要对人施以劓刵之刑,别人就无权对人施以劓刵之刑。”

【原文】

王曰:“外事[1],汝陈时臬[2],司师[3],兹殷罚有伦[4]。”又曰:“要囚[5],服念五六日至于旬时[6],丕蔽要囚[6]。”

【注释】

[1]外事:一说指外藩诸侯遵行王命之事,一说指外朝刑狱之事。这里采用前一说法。

[2]陈:公布。臬:箭靶,引申为法度。

[3]司:治理。师:众人,这里指民众。

[4]伦:有序。

[5]要囚:审核囚犯的供辞。

[6]服念:反复思考。

[6]蔽:断案。

【译文】

王说:“外藩诸侯之事,你公布这一法度,治理民众,这样对殷商遗民的刑罚就能井然有序。”又说:“审核囚犯的供辞,反复思考五六天,直到十天,就能根据供辞完全断案。”

【原文】

王曰:“汝陈时臬事罚。蔽殷彝[1],用其义刑义杀[2],勿庸以次汝封[3]。乃汝尽逊曰时叙,惟曰未有逊事[4]。已!汝惟小子,未其有若汝封之心。朕心朕德,惟乃知。凡民自得罪[5],寇攘奸宄[6],杀越人于货[7],暋不畏死[8],罔弗憝[9]。”

【注释】

[1]蔽殷彝:用殷商的法律断案。彝,法。

[2]义:适宜,合理。

[3]勿庸:不用。次:依从,顺从。

[4]逊:顺。

[5]自得罪:因此获罪。

[6]寇攘:劫掠。奸宄:违法作乱。

[7]杀越人于货:杀人抢劫。越,颠越,坠落。

[8]暋:强横。

[9]憝:憎恨。

【译文】

王说:“你公布这些法度用来实施惩罚。用殷商的法律断案,适当地处以刑罚,不要随心所欲。你完全遵循法度就会有序,还要自认为没有做到完全遵循。唉!你作为年轻人,别人都不具备你的心意。我的心意,我的德教,你都知道。大凡民众因此获罪,如劫掠作乱,杀人抢劫,强横不怕死,没有不憎恨的。”

【原文】

王曰:“封,元恶大憝[1],矧惟不孝不友[2]。子弗祗服厥父事,大伤厥考心;于父不能字厥子[3],乃疾厥子[4];于弟弗念天显[5],乃弗克恭厥兄;兄亦不念鞠子哀[6],大不友于弟。惟吊兹[7],不于我政人得罪[8],天惟与我民彝大泯乱[9]。曰:‘乃其速由文王作罚,刑兹无赦。’不率大戛[10],矧惟外庶子、训人[11],惟厥正人越小臣诸节[12]。乃别播敷造民[13],大誉弗念弗庸,瘝厥君[14],时乃引恶[15],惟朕憝。已!汝乃其速由兹义率杀。亦惟君惟长,不能厥家人越厥小臣、外正,惟威惟虐,大放王命[16],乃非德用义。汝亦罔不克敬典,乃由裕民[17],惟文王之敬忌[18]。乃裕民曰:‘我惟有及[19]。’则予一人以怿[20]。”

【注释】

[1]元恶:首恶,大恶。

[2]矧:也。友:善待兄弟。

[3]字:爱。

[4]疾:厌恶。

[5]天显:上天显示的旨意。

[6]鞠子:幼子,孩童。

[7]吊:至。

[8]政人:为政的官员。

[9]泯乱:混乱。

[10]率:遵循。戛:常法。

[11]庶子:官名,负责教导诸侯和卿大夫的庶子。训人:官名,负责教导贵族子弟。

[12]正人:即政人。小臣诸节:掌管各种符节的小官。

[13]播敷:散布,传播。造:鼓动。

[14]瘝:损害。

[15]引恶:助长罪恶。

[16]放:放弃,背离。

[17]裕:教导。

[18]敬忌:敬畏。

[19]及:沿袭。

[20]怿:高兴,欣喜。

【译文】

王说:“封,首恶之人遭人憎恨,不孝顺父母和不友爱兄弟的人也一样。子女不恭敬地事奉父母,让父母非常伤心;父母不能爱护子女,却厌恶子女;弟弟不念及上天降下的旨意,不能恭敬地对待兄长;兄长也不念及幼子的哀伤,对弟弟非常不友爱。到了这一步,他们不在我为政官员那里受到惩罚,上天赐予我治民的常法就会大混乱。所以说:‘你要赶快用文王的法令实施惩罚,对这些人用刑而不能赦免。’不遵循国家常法的,也有外藩诸侯的庶子、训人,还有为政的官员和掌管符节的小官。他们另发布政令鼓动民众,大肆赞誉不念及不采用国家政教的人,损害国君的权威,这是助长罪恶的做法,我很憎恶。唉!你要赶快根据情况实施刑罚。也有君长,不能教导好家人和小臣、外朝官员,滥用刑罚,施虐国家,大肆违背王命,是背离德教的做法。你也无所不能地谨慎遵行常法,由此教导民众,这是文王所敬畏的事情。你教导民众说:‘我只沿袭文王的教化。’那么我就很欣慰了。”

【原文】

王曰:“封,爽惟民迪吉康[1],我时其惟殷先哲王德,用康乂民作求[2]。矧今民罔迪[3],不适[4];不迪,则罔政在厥邦[5]。”

【注释】

[1]爽:明。迪:道。吉康:吉祥安康。

[2]求:通“逑”,匹配。

[3]迪:引导。

[4]适:遵从。

[5]政:指善政。

【译文】

王说:“封,明白治民之道才会吉祥安康,我们要考虑殷商圣明先王的美德,用来安治民众以匹配这一美德。况且现在的民众不加以引导,就不会遵从王道;不加以引导,这个国家就不会有善政。”

【原文】

王曰:“封,予惟不可不监[1],告汝德之说于罚之行[2]。今惟民不静,未戾厥心[3],迪屡未同[4],爽惟天其罚殛我[5],我其不怨。惟厥罪无在大,亦无在多,矧曰其尚显闻于天[6]?”

【注释】

[1]监:考察。

[2]于:与。

[3]戾:安定。

[4]屡:屡次。同:和同。

[5]殛:诛杀。

[6]闻:听闻,了解。

【译文】

王说:“封,我们不可以不考察历史,告诉你德政如何推行以及刑罚如何实施。现在民众不安分,不能安定他们的心,屡次引导也不能和同民意,要明白这是上天对我们降下的惩罚,我们不要怨恨。不要在意他们罪行的大小,也不要在意多少,何况说这些事情还是被上天所了解的呢?”

【原文】

王曰:“呜呼!封,敬哉!无作怨[1],勿用非谋非彝蔽时忱[2]。丕则敏德[3],用康乃心,顾乃德,远乃猷[4],裕乃以[5],民宁,不汝瑕殄[6]。”

【注释】

[1]作怨:做出引发怨恨的事情。

[2]蔽:遮蔽,掩盖。

[3]丕则:一说为副词于是,一说为伟大的法则。这里采用前一说法。敏德:努力推行德政。

[4]猷:谋划。

[5]裕:富。以:用。

[6]瑕殄:因有瑕疵而抛弃。

【译文】

王说:“啊!封,要谨慎啊!不要做出引发怨恨的事情,不要用不合理的谋划和不合法的行为蒙蔽这真诚的美德。于是努力推行德政,用来安定你的心灵,顾念你的德行,规划你的谋略,富足你的财用,民众安定了,就不会因为小毛病而抛弃你。”

【原文】

王曰:“呜呼!肆汝小子封,惟命不于常[1],汝念哉!无我殄享[2],明乃服命[3],高乃听[4],用康乂民。”

【注释】

[1]命:指天命。常:永恒不变。

[2]享:祭祀。

[3]服命:责任和使命。

[4]高:广大。

【译文】

王说:“啊!所以你作为年轻人,要想到天命不会永恒护佑一人,你要记住啊!不要让我祖先的祭祀断绝,明确你的职责和使命,广大你的视听,用来安治民众。”

【原文】

王若曰:“往哉!封,勿替敬[1],典听朕告,汝乃以殷民世享。”

【注释】

[1]替:舍弃。

【译文】

王这样说:“去吧!封,不要舍弃谨慎之德,经常听我的教导,你就能凭借殷商遗民世代享有诸侯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