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序:成王在丰[1],欲宅洛邑[2],使召公先相宅[3],作《召诰》。

【注释】

[1]丰京:周文王时的都城,在今陕西西安北。

[2]宅:居。洛邑:西周陪都,后来为东周都城,在今河南洛阳。

[3]相宅:择地而居。

书序:成王在丰京,想要迁居洛邑,派召公先去选址,史官于是作《召诰》。

惟二月既望[1],越六日乙未[2],王朝步自周[3],则至于丰[4]。

惟太保先周公相宅[5]。越若来三月[6],惟丙午胐[7]。越三日戊申,太保朝至于洛,卜宅[8]。厥既得卜[9],则经营[10]。越三日庚戌[11],太保乃以庶殷攻位于洛汭[12]。越五日甲寅[13],位成[14]。

若翼日乙卯[15],周公朝至于洛,则达观于新邑营[16]。越三日丁巳[17],用牲于郊[18],牛二。越翼日戊午[19],乃社于新邑[20],牛一,羊一,豕一。越七日甲子[21],周公乃朝用书命庶殷侯甸男邦伯[22]。厥既命殷庶,庶殷丕作[23]。

【注释】

[1]二月:成王七年二月。既望:指的是阴历的十六。

[2]越:至,到。

[3]王:周成王。步:步行。周:指周武王时期西周的国都镐京,在今西安市西南。

[4]丰:周文王时期的国都,在今陕西省鄠县,周武王迁都镐京后,文王庙仍在丰邑,意思是到丰邑祭告文王。

[5]太保:官名,周成王时期召公为太保。先周公:先于周公,意思就是在周公的前面。相:视察,勘查。宅:居住的地方。

[6]越若:句首语助词。来三月:承接上文的“二月既望”,指二月后的三月。

[7]胐:新月初现光明,指代农历每月初三。

[8]卜宅:用龟卜问住址的吉凶。

[9]得卜:得到吉卜。

[10]经营:测量、规划地基。

[11]庚戌:三月七日。

[12]以:率领。庶殷:众殷民。攻位:划定宗庙、宫室、朝市的方位。攻,管理、治理。洛汭:洛水流入黄河的地方。汭,河流的汇合处。

[13]甲寅:三月十一日。

[14]位成:位置确定了。

[15]若:等到。翼日:明日,第二天。乙卯:三月十二日。

[16]达观:浏览一遍,通看一遍。达,通。营:所经营的区域。

[17]丁巳:三月十四日。

[18]郊:南郊。周代祭天在都城的南郊。

[19]戊午:农历三月十五日。

[20]社:祭祀土神。

[21]甲子:三月二十一日。

[22]用书:发布文告,分配任务。书,文告。

[23]丕:大。作:动工。

【译文】

二月十六日以后,第六天乙未这天,王早晨从周朝的都城镐京出发,到了丰。

太保召公在周公之前到达洛地勘察营建宫室宗庙的地址。到了三月初三,新月大放光辉。在过了第三天的戊申日,太保早晨便到达洛地,占卜所选宫室宗庙的基地的吉凶。在占卜中得到吉兆,于是开始营建。过了三天到庚戌这天,太保便率领众多殷民在洛水入黄河处测量、规划宗庙宫室的基地。过了五日到甲寅这天,建筑物的位置都确定了。

到了第二天乙卯日,周公早上就来到洛,全面视察了新邑的规模。过了三日,到了丁巳这天,在南郊进行牲祭,用两头牛祭天。次日戊午,由在新邑立社庙祭祀土神,祭祀用一头牛、一只羊、一只猪。又过了七天在甲子日,周公在早上便向殷民和各诸侯国的首领分配了营建洛邑的任务。当向殷民宣布命令之后,殷民便大举动工了。

【原文】

太保乃以庶邦冢君出取币[1],乃复入锡周公[2]。曰[3]:“拜手稽首旅王[4],若公诰告庶殷越自乃御事[5]。呜呼!皇天上帝改厥元子[6],兹大国殷之命[7]。惟王受命,无疆惟休[8],亦无疆惟恤[9]。呜呼!曷其奈何勿敬[10]?天既遐终大邦殷之命[11],兹殷多先哲王在天,越厥后王后民[12],兹服厥命[13]。厥终[14],智藏瘝在[15]。夫知保抱携持厥妇子[16],以哀吁天[17],徂厥亡[18],出执。呜呼!天亦哀于四方民,其眷命用懋[19]。王其疾敬德[20]!

【注释】

[1]以:与、和。冢君:长君。币:表示敬意的玉和帛之类的礼物。将要陈言,进献玉帛表示敬意。

[2]锡:进献,进。

[3]曰:指的是召公说的话,前面省略了主语召公。

[4]拜手稽首:古代的一种跪拜扣头礼。旅王:向王陈述。旅,陈述,述说。

[5]若:遵从、依从。自:用。

[6]元子:首子,指天子。

[7]兹:通“巳”,完成、终止。命:指的是治理天下的使命。

[8]休:吉祥,美好。

[9]恤:忧患,忧虑。

[10]曷其奈何:都是怎么的意思。此处连在一起使用,是为了加强语气。

[11]遐:远,久。

[12]越:语首助词,没有实在意义。

[13]服:受。厥:其。命:大命。

[14]厥终:后王之终,就是纣的末年。

[15]瘝:病,指害人的人。在:在位,掌权。

[16]夫:男子。保:背负。

[17]吁:呼告,呼唤。

[18]徂:通“诅”,诅咒的意思。

[19]眷:眷顾,关怀,爱护。懋:通“贸”,转移,改变。

[20]疾:加速,加快。

【译文】

太保和诸侯国的国君取出玉帛等礼品,再入内进献给周公。召公说:“跪拜叩头向我们的王禀告,请遵从周公的意见并用来告诫殷民和任用殷商时期的旧臣。啊!上天上帝,更改了殷国的天子,结束了他统治天下的使命。我们周王接受了上天治理天下的大命,无限美好,但也有无限的忧患。唉!怎么能够不小心谨慎呢?天早就想结束大国殷的大命,这殷国的许多圣明的先王都在天上,殷商后来的国君和臣民,才能够接受大命。等到了纣王末年,明智的人都退匿藏起来,害人的人掌管了政权。男子背着、抱着、拉着、扶着他们妻子孩子,在一起悲痛地呼唤苍天,诅咒殷纣快点灭亡,以求逃离灾难。唉!上天也怜悯四方百姓,它关怀百姓的大命转移了。王啊!希望你赶快敬重有德行的人!

【原文】

“相古先民有夏[1],天迪从子保[2];面稽天若[3],今时既坠厥命[4]。今相有殷,天迪格保[5];面稽天若,今时既坠厥命。今冲子嗣[6],则无遗寿耇[7],曰其稽我古人之德[8],矧曰其有能稽谋自天[9]!呜呼!有王虽小,元子哉!其丕能諴于小民[10]。今休[11]:王不敢后[12],用顾畏于民碞[13];王来绍上帝[14],自服于土中[15]。

【注释】

[1]相:观察,察看。

[2]迪:启迪,引导。从:顺从,依从。子保:指贤人。

[3]面:通“勔”,努力。天若:上天的命令。

[4]坠:丧失,失去。

[5]格保:指贤人。

[6]冲子:年轻人,这里是指成王。

[7]遗:多余。寿耇:德高望重的老年人。

[8]曰:语首助词。古人:先祖。

[9]矧:何况,况且。

[10]丕:大。

[11]休:美事,善事。

[12]后:迟缓,延误。

[13]用:由,以因。民碞:就是民险,意思是百姓难以治理。碞,通“岩”,险。

[14]绍:继承。

[15]服:治理,管理。土中:指洛邑,因为洛邑在九州的中心,所以才这么说。

【译文】

“观察那古代的夏人,上天引导顺从贤人;努力考察上天的命令,如今已经失去了王命。现在再观察殷人,上天启迪贤人;努力考察上天的命令,如今也已经失去了王命。现在年幼的成王继承了王位,还没有德高望重的长者辅佐他,能够考究我们先祖的德政,何况说是能够考察天意呢?啊!成王虽然年幼,但他责任重大!他可以很好地治理百姓。如今可喜的是:成王不敢延误建造洛邑的大事,因为他看到百姓难治而忧心忡忡;王继承上帝的大命,在天下的中部营建洛邑,以便治理国家。

【原文】

“旦曰[1]:‘其作大邑,其自时配皇天[2],毖祀于上下[3],其自时中乂[4];王厥有成命治民[5]。’今休:王先服殷御事[6],比介于我有周御事[7],节性[8],惟日其迈[9]。王敬作所[10],不可不敬德。我不可不监于有夏[11],亦不可不监于有殷。我不敢知曰[12]:有夏服天命[13],惟有历年[14];我不敢知曰:不其延[15]。惟不敬厥德[16],乃早坠厥命。我不敢知曰:有殷受天命,惟有历年;我不敢知曰:不其延。惟不敬厥德,乃早坠厥命。

【注释】

[1]旦:周公的名。

[2]自时:从此。配皇天:意思就是祭天时用周的祖先配天受祭。

[3]毖:谨慎,小心。上下:指天神和地神。

[4]时中:这个中心,指的是洛邑。乂:治理。

[5]厥:用于句中的助词。成命:定命。

[6]先:尚,重视。服:用。

[7]比介:亲近的意思。介,同“迩”,近。

[8]节:和。

[9]惟:乃。迈:进,增进,加强。

[10]作:工作,做事。

[11]监:借鉴,鉴于。

[12]敢:表示敬意的副词。

[13]服:受。

[14]历年:就是多年。历,久,长。

[15]其:助词。延:延长。

[16]惟:只。

【译文】

“周公旦说:‘营建大邑,从此以后祭天以先祖后稷配享,谨慎地祭祀天神和地神,从此便可以在天下之中治理国家了;成王已经有了定命治理百姓。’如今可喜的是:王重视任用殷商的旧臣,让他们能够亲近我们并和我周国治事诸臣一样为国效劳,要使和谐的感情一天天加强。成王也应恭敬谨慎地做事,不可不敬重德行。我们不能不借鉴夏,也不能不借鉴殷。我不敢想象:夏接受上天的大命,能够经历长久;我也不敢想象:夏的国运不能经历长久。只是因为不敬重德行,才早早地丧失从上天那里接受来的大命。我不敢想象:殷接受上天的大命,能够经历长久;我也不敢想象:殷的国运不能经历长久。只是因为不敬重德行,才早早地丧失从上天那里接受来的大命。

【原文】

“今王嗣受厥命[1],我亦惟兹二国命,嗣若功[2]。王乃初服[3]。呜呼!若生子[4],罔不在厥初生,自贻哲命[5]。今天其命哲,命吉凶[6],命历年;知今我初服[7],宅新邑[8]。肆惟王其疾敬德[9]!王其德之用,祈天永命。其惟王勿以小民淫用非彝[10],亦敢殄戮,用乂民[11],若有功。其惟王位在德元[12],小民乃惟刑用于天下[13],越王显[14]。上下勤恤[15],其曰我受天命,丕若有夏历年[16],式勿替有殷历年[17],欲王以小民受天永命[18]。”

【注释】

[1]嗣:继承。

[2]若:代词,他们的。

[3]初服:刚刚处理政务。服,任事,治理。

[4]生:养,教养。

[5]命:给、给予。

[6]吉凶:偏义复词,实际上指的是吉祥。

[7]知:闻知,知道。

[8]宅:动词,居住。

[9]肆:现在。疾:加速,加快。

[10]其:但愿。彝:法。

[11]乂:治理。

[12]位:立。元:首。

[13]刑:取法,效法。用:行。

[14]越:发扬。显:明显。

[15]上下:这里指的是君臣。

[16]丕:语首助词,没有实在的意义。

[17]式:语首助词,没有实在的意义。替:止。

[18]以:连词,与,和。

【译文】

“现在成王继承了上天赐予的大命,我也希望你们能够借鉴这两个国家灭亡的命运,继承他们的大功。成王刚刚处理政务。啊!这好像教导刚刚成人的少年,没有不在刚开始教导的时候,亲自传授给他明智的道理。现在上天把大命赐给那些明智而有道德的人,给予吉祥,给予永年;如今知道成王刚刚处理政务,居住在新邑。现在希望成王能够赶快敬重德行。王只有根据道德行事,才能祈求天命的长久。希望成王不要放纵百姓多行不遵法度的事情,也不要用刑罚杀戮的办法治理百姓,这样才能获得成功。希望成王树立大德的榜样,百姓才能够效法并施行于天下,更好地发扬王的美好品德。君臣上下勤劳并时常把忧虑放在心里,这样才可以说我们接受上天的大命,才能够像夏那样久远,才不至于像殷那般长远,我们希望成王和百姓一起从上天那里接受永久的大命。”

【原文】

拜手稽首,曰:“予小臣敢以王之雠民、百君子越友民[1],保受王威命明德[2]。王末有成命[3],王亦显[4]。我非敢勤[5],惟恭奉币[6],用供王能祈天永命[7]。”

【注释】

[1]雠民:指殷的遗民。百君子:指的是殷的众多官员。越:和、与。友民:依从周的臣民。

[2]保:安。

[3]末:终。成命:指成王营建洛邑的决定。

[4]亦显:指成王也与文王、武王、周公一样功德显赫。

[5]勤:慰劳,犒劳。

[6]币:表示敬重之意的玉帛之类。

[7]供:进献。能祈:善祈,就是说用德行来祈求。

【译文】

召公跪拜磕头后说:“小臣我和殷的遗臣、遗民以及我国臣子庶民,共同捍卫接受成王从上天那里接受来的威严的大命,发扬成王的大德。成王最终决定营建洛邑,成王便可以与文王、武王、周公一样功德显赫。我不敢慰劳成王,只不过是恭敬地奉上礼品,以供成王祈求上天给予永久的大命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