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序:周公作《立政》 [1]。
【注释】
[1]立政:设置长官。立,设立。政,通“正”,正人,即各级官署的长官。
书序:周公作《立政》。
周公若曰:“拜手稽首[1],告嗣天子王矣[2]。”用咸戒于王曰[3]:“王左右常伯、常任、准人、缀衣、虎贲[4]。”
【注释】
[1]拜手稽首:跪拜叩头。
[2]嗣天子:指的就是成王。嗣,继承。王:在这里是作为动词使用的,意思是担任国王。
[3]用:因而。
[4]常伯、常任、准人、缀衣、虎贲:都是王周围的官员。常伯,治民官。常任,治事官。准人,执法官。缀衣,掌管国王衣服的官。虎贲,护卫王宫的武官。
【译文】
周公这样说:“跪拜叩头,报告继承大位的天子。”因而告诫成王说:“您要经常教导治民官、治事官、执法官、掌管您衣服的官、护卫王宫的武官。”
【原文】
周公曰:“呜呼!休兹知恤[1],鲜哉[2]!古之人迪惟有夏[3],乃有室大竞[4],吁俊尊上帝迪[5],知忱恂于九德之行[6]。乃敢告教厥后曰[7]:‘拜手稽首后矣!’曰:‘宅乃事[8],宅乃牧[9],宅乃准[10],兹惟后矣。谋面[11],用丕训德[12],则乃宅人[13],兹乃三宅无义民[14]。’
【注释】
[1]休:美好。兹:则,而。恤:通“溢”,谨慎。
[2]鲜:稀少,少。
[3]迪:语气助词,没有实际意义。惟:只。夏:夏朝的先王即夏禹。
[4]乃:代词,他们的。有室:指卿大夫。竞:强。
[5]吁:呼吁。俊:通“骏”,长。迪:教导,引导。
[6]忱:热忱。恂:相信。九德:就是九种德。行:就是品行。
[7]后:君王,诸侯。
[8]宅:揣摩,考察。事:常任。
[9]牧:常伯。
[10]准:准人。
[11]谋面:指以貌取人。
[12]丕训:不顺,不依从,不遵守。
[13]则:若。乃:如此,这样。宅人:任人唯亲。
[14]三宅:就是宅事、宅牧、宅准。
【译文】
周公说:“唉!美好的时候就能够谨慎的人,实在是太少了!古人只有夏朝的先王,他们的士大夫很强,夏王呼吁他们长久地遵从上天的教导,热忱地信奉九种德行的准则。夏王常常教导他们的诸侯:‘诸侯们跪拜叩头!’说:‘考察治事官,考察治民官,考察执法官,然后才能称为君王。以貌取人,不遵守美德,如果这样任人唯亲,这样治事官、治民官和执法官中就没有贤人了。’
【原文】
“桀德[1],惟乃弗作往任[2],是惟暴德[3],罔后[4]。亦越成汤陟[5],丕釐上帝之耿命[6],乃用三有宅[7],克即宅[8],曰三有俊[9],克即俊。严惟丕式[10],克用三宅三俊,其在商邑[11],用协于厥邑[12],其在四方,用丕式见德[13]。
【注释】
[1]德:即帝位。
[2]作:采用。往任:以前任用官员的法则。
[3]是惟:是以。暴德:暴虐的行为。
[4]罔后:无后,指的是亡国。
[5]越:至,到了。陟:升。
[6]丕:大。釐:赐。耿:明。
[7]乃:能够。用:行。三有宅:三宅,指上文的事、牧、准。有,助词,无实际意义。
[8]克即宅:在其位而不旷其职。
[9]三有俊:事、牧、准的属官都任用俊杰。
[10]严惟:敬念。丕式:大法,指的是上天选拔人才的大法。
[11]商邑:指商都。
[12]协:和洽,和谐。
[13]式:法度。见:同“现”,显,明。
【译文】
“夏桀登上君位之后,他不采用之前任用官员的准则,于是有暴虐行为的人担任官职,因此夏国亡国。等到成汤登上了王位,得到上帝赐予的大命,能够任用治事官、治民官和执法官,各尽其职,担任治事官、治民官和执法官的人也都是贤才。他敬念上天选用人才的大法,能够很好地任命各级官员,他在商都,用这些官员和协都城的百姓,他在天下四方,使大法能够很好地发扬光大。
【原文】
“呜呼!其在受德[1],暋惟羞刑暴德之人[2],同于厥邦;乃惟庶习逸德之人[3],同于厥政。帝钦罚之[4],乃伻我有夏[5],式商受命[6],奄甸万姓[7]。亦越文王、武王,克知三有宅心[8],灼见三有俊心[9],以敬事上帝,立民长伯。立政[10]:任人、准夫、牧作三事[11],虎贲、缀衣、趣马、小尹、左右携仆、百司庶府[12],大都小伯、艺人、表臣百司[13],太史、尹伯,庶常吉士[14],司徒、司马、司空、亚旅[15],夷、微、卢烝[16],三亳阪尹[17]。
【注释】
[1]受:纣王的名。德:升。
[2]暋:强。羞刑:被刑罚所辱,指的是囚徒。
[3]庶:众多。习:指宠幸。逸德:失去德行。
[4]钦:重。
[5]伻:使。有夏:就是指周,因为周人自称为夏。
[6]式:取代、代替。
[7]奄:安抚。甸:治理,管理。万姓:万民,老百姓。
[8]克知三有宅心:就是说能知事、牧、准三宅的心。
[9]灼:明。
[10]立政:设立官职。
[11]作:为。
[12]趣马:负责养马的官。小尹:小官。左右携仆:君王身边的近侍官员。百司庶府:负责财物、券契、府藏的官员。
[13]大都小伯:大都小都的官长。艺人:征收赋税的官。表臣百司:外臣百官。
[14]太史:史官之长。常:吉祥。吉:善。
[15]司徒、司马、司空:就是古代的三卿。亚旅:诸大夫。
[16]夷:在东方的少数民族国家。微:在南方的少数民族国家。卢:在西方的少数民族国家。烝:君。
[17]三亳:南亳、西亳、北亳,都是殷商的故都。阪尹:夏的故都。
【译文】
“唉!等到了殷纣登上王位时,强行将囚徒和残暴的人,聚集在他的国家内;用众多宠幸和失去德行的人,一起处理政事。上天于是重重地惩罚他,使我们周朝代替殷商接受上天的大命,安抚、治理百姓。等到了文王和武王时,他们都能够知道三宅的心思,对三宅部属的心思看得也非常清楚,用敬奉上天的心,设立百姓的官长。设立如下官职:任人、准夫、牧作三种官职,护卫王宫的武官、掌管君主衣服的官、负责养马的官、身边的小官、君主的近侍官员、负责财物、券契、府藏的官员,大都小都的官长、征收赋税的官、外臣百官,史官之长、尹伯、庶常吉士,司徒、司马、司空、各位大夫,东方、南方、西方国家的君主,同时设立了专门管理夏国遗民的官员。
【原文】
“文王惟克厥宅心[1],乃克立兹常事司牧人[2]。以克俊有德[3]。文王罔攸兼于庶言[4];庶狱庶慎[5],惟有司之牧夫是训用违[6];庶狱庶慎,文王罔敢知于兹[7]。亦惟武王,率惟敉功[8],不敢替厥义德[9],率惟谋从容德[10],以并受此丕丕基[11]。
【注释】
[1]惟:因。
[2]克:能。常事司牧人:指上述的各官员。
[3]以:用。俊:高大。
[4]兼:兼包。庶言:教令。
[5]庶狱:各种狱讼案件。庶慎:各种敕戒的事。
[6]之:和。训:听从。
[7]敢:表示谦敬的副词。
[8]率惟:语气助词。敉:终,完成。功:功业,指文王的事业。
[9]替:舍弃、废弃。义德:善德。
[10]容德:宽容的美德。
[11]并:同,一起,共同。丕丕:大而又大。基:事业,伟业。
【译文】
“文王能够知道三宅的心思,能够设立上述各官员。凭借这些人建立功德。文王不监管教令,各种狱讼案件、各种敕戒的事,都由主管的官员和管理民事的地方官指示;各种狱讼案件、各种敕戒的事,文王不敢过问。等到武王即位的时候,完成了文王的事业,不敢废弃文王的善德,顾及顺从文王宽容的美德,一同接受这大而又大的伟业。
【原文】
“呜呼!孺子王矣[1]!继自今我其立政。立事、准人、牧夫[2],我其克灼知厥若[3],丕乃俾乱[4]。相我受民[5],和我庶狱庶慎[6],时则勿有间之[7],自一话一言[8],我则末惟成德之彦[9],以乂我受民。呜呼!予旦已受人之徽言咸告孺子王矣[10]。继自今文子文孙[11],其勿误于庶狱庶慎,惟正是乂之[12]。
【注释】
[1]孺子:指成王。王:这里用为动词,是称王。
[2]事:就是治事的官员。
[3]灼:明,这里指知晓。若:善。
[4]丕:语气助词。俾:使,让。乱:治理,管理。
[5]相:治理。受民:接受上天和祖先所给予的民众。
[6]和:平治。
[7]时:代指这些事。间:代替,取代。
[8]自:虽。
[9]末:终。惟:谋,谋于。成德之彦:拥有盛德的人。彦,美士。
[10]旦:周公的名。已受:以前。徽言:美言,善言。咸:全,都。
[11]文子文孙:善子善孙、贤子贤孙的意思。
[12]惟:只。正:长官,指治狱的官。
【译文】
“唉!您现在已经继位为王了!从今天开始,我们要这样治理国家事务。设立治事的官员、司法的准人、管理臣民的牧夫,我们应该知晓他们的长处,让他们治理政事。管理我们从上天和祖先那里接受的民众,平治各种诉讼和敕戒的事,这些事情不能被取代,虽然只是只言片语,我们终究会得到拥有盛德的人,来管理那些从上天和祖先那里接受的民众。唉!我已经将前人的善言全都告知您了。从今以后您的贤子贤孙,一定不要在各种诉讼和敕戒的事上犯下错误,这些就让治狱的官员去处理吧。
【原文】
“自古商人亦越我周文王立政,立事、牧夫、准人,则克宅之,克由绎之[1],兹乃俾乂[2],国则罔有[3]。立政用憸人[4],不训于德[5],是罔显在厥世[6]。继自今立政,其勿以憸人,其惟吉士,用劢相我国家[7]。今文子文孙、孺子王矣!其勿误于庶狱,惟有司之牧夫[8]。其克诘尔戎兵以陟禹之迹[9],方行天下[10],至于海表[11],罔有不服。以觐文王之耿光[12],以扬武王之大烈[13]。呜呼!继自今后王立政,其惟克用常人[14]。”
【注释】
[1]克:能够。由绎:扶持。
[2]俾乂:治理,管理。
[3]罔:无,没有。有:过失。
[4]憸人:贪婪奸佞的人。
[5]训:顺从。
[6]是:于是。显:明。在:于。
[7]劢:勉力,鼓励。相:治理,管理。
[8]惟:只。有司:管理法律的部门。之,连词,和。
[9]诘:治理,整治。戎兵:指军队。陟禹之迹:这里的意思是统一天下。
[10]方行:遍行。方,遍。
[11]海表:海外。
[12]觐:见,指显扬。耿:明,光。
[13]扬:续,弘扬。烈:功业。
[14]其:表示希望的副词。常人:善人。
【译文】
“从古时候殷商先王到我们的文王设立官员,设立治事的官员、管理臣民的牧夫、司法的准人,都可以考察他们,可以扶持他们,然后让他们治理,国事就不会出现过失。设立官员任用那些贪婪奸佞的小人,在德行上不顺从的人,于是永远都不会有显赫的政绩。从今往后设立官员,不要任用贪婪奸佞的小人,任用贤能的人,努力治理好我们的国家。现在,文王的子孙、你这年轻人,已经继位为王!希望您不要在各种诉讼和敕戒的事上犯下错误,只让管理法律的部门和管理臣民的牧夫去处理这些事情。你只要治理好军队来统一天下,行遍天下,直到海外,都没有不服从您的。扬显文王的圣德之光,弘扬武王的功业。唉!从今往后您设立官员,一定要任用德行兼备的人啊。”
【原文】
周公若曰:“太史!司寇苏公式敬尔由狱[1],以长我王国[2]。兹式有慎[3],以列用中罚[4]。”
【注释】
[1]司寇:掌管刑罚的官职。式:法,这里用作动词,规定,制定。尔:语气助词。由:用。
[2]长:延长。
[3]式:法。有:又。
[4]列:同“例”。列用中罚,意思是依据条例使用适当的赏罚。
【译文】
周公这样说:“太史啊,掌管刑罚的苏公规定要认真地处理狱讼案件,从而延长我国的福运。现在规定务必要十分谨慎,依据条例采用适当的赏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