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序:康王既尸天子[1],遂诰诸侯,作《康王之诰》。
【注释】
[1]尸:主持,掌管。
书序:康王登上天子之位,就向诸侯发布诰命,史官于是作《康王之诰》。
王出[1],在应门之内[2],太保率西方诸侯入应门左[3],毕公率东方诸侯入应门右[4],皆布乘黄朱[5]。宾称奉圭兼币[6],曰:“一二臣卫,敢执壤奠[7]。”皆再拜稽首。王义嗣[8],德答拜[9]。
【注释】
[1]出:出庙门。
[2]应门:天子五门,最外面是皋门,依次是库门、雉门、应门,内为路门。
[3]太保:召公,当时为西伯,所以率领西方诸侯。
[4]毕公:当时为东伯,也是率领着东方诸侯之首。
[5]布乘:当作黼黻,诸侯的朝服。黄朱:按黄朱指芾,诸侯礼服上的蔽膝。这是用颜色代指事物。
[6]宾:通“傧”,专门接待诸侯和赞礼的官员。称:呼。奉:献。圭:命圭。币:贡品。
[7]敢:表示谦敬的副词。壤:土产。奠:贡献。
[8]义嗣:以礼辞谢,不坚决拒绝。嗣,继。
[9]德答拜:王礼辞之后,又升上台阶进行答拜。
【译文】
康王走出祖庙,来到应门之内,太保召公带领西方诸侯进入应门,立于左边,毕公率领东方诸侯进入应门,立于右边,诸侯们都穿着绣有花纹的礼服和黄朱色的蔽膝。专门接待诸侯和赞礼的官员传令诸侯拿着朝觐用的圭以及贡品,诸侯走上前说:“一两个王室的护卫,献上各地土产作为觐见之礼!”说完诸侯们再次跪拜行礼。康王依照礼节辞谢,然后升位答拜。
【原文】
太保暨芮伯咸进相揖[1],皆再拜稽首[2],曰:“敢敬告天子,皇天改大邦殷之命,惟周文武诞受羑若[3],克恤西土[4]。惟新陟王毕协赏罚[5],戡定厥功[6],用敷遗后人休[7]。今王敬之哉!张皇六师[8],无坏我高祖寡命[9]。”
【注释】
[1]暨:和。咸:都。相揖:拱手行礼,这里是指太保和芮伯相互行礼。
[2]再拜稽首:二人向王再一次叩头。
[3]诞:大。羑:诱导。若:善。
[4]恤:安。
[5]陟:终,辞世。新陟王,指成王。毕:完,完全。协:合理。
[6]戡:能够。
[7]敷:普遍,全部。休:美好。
[8]张皇:整顿,加强。六师:周代天子有宗周六师,驻扎在镐京。师,军队。
[9]无:通“毋”,不要。坏:败坏,损坏。高祖:周文王。寡命:大命。
【译文】
太保和芮伯都走上前相互作揖行礼,然后二人又向新王行礼跪拜,说:“恭敬地禀告天子,伟大的上天改变了殷国的大命,周朝的文王和武王大受天命,劝人向善,能够安定西方的臣民。刚刚去世的成王赏罚完全合理,能够成就大业,因此普遍地将美好留给后人。如今的王应该谨慎恭敬啊!整顿军队,不要败坏我高祖的大命。”
【原文】
王若曰:“庶邦侯甸男卫[1],惟予一人钊报诰[2]。昔君文、武,丕平富[3],不务咎[4],厎至齐信[5],用昭明于天下。则亦有熊罴之士,不二心之臣,保乂王家[6],用端命于上帝[7]。皇天用训厥道[8],付畀四方[9]。乃命建侯树屏[10],在我后之人[11]。今予一二伯父[12],尚胥暨顾绥尔先公之臣服于先王[13]。虽尔身在外,乃心罔不在王室。用奉恤厥若[14],无遗鞠子羞[15]。”
群公既皆听命[16],相揖趋出。王释冕[17],反丧服[18]。
【注释】
[1]侯甸男卫:指各级别的诸侯。
[2]报:答复。
[3]丕:大。平:平均。富:仁厚。
[4]咎:过失,引申为刑罚。
[5]厎:致。至:行,施行。齐:中。信:诚信。
[6]保:安。乂:治。
[7]用:因。端:直,端正。命:被授予的大命。
[8]用:因。训:顺,根据。
[9]付畀:给予,赐予,交给。
[10]建侯:分封诸侯。建,立。树屏:树立保卫力量。
[11]在:眷顾。
[12]伯父:天子将与自己同姓的诸侯称作伯父。
[13]尚:还。胥:相互。暨:与。顾:顾念。绥:通“緌”,继承,沿袭。
[14]奉:助,承。恤:抚恤。若:理顺。
[15]鞠子:稚子,未成年的,这里是康王的自称。羞:辱。
[16]群公:指三公和诸侯群臣。
[17]释冕:脱下吉服。释,解去,脱下。
[18]反:通“返”,复,再次。丧服:用作动词,穿上丧服。
【译文】
康王这样说:“诸位封国的侯甸男卫,我姬钊在此向你们答复你们的劝告。从前我们的国君文王、武王,十分公平仁厚,没有过度使用刑罚,致力施行中正诚信,因而他们的光辉彰显于天下。因此有熊罴一样的将士,忠贞的大臣,保卫治理国家,因而从上天那里获得使天下端正的大命。天帝根据先王的治理之道,赐予他们天下。先王命令分封诸侯,树立保卫力量,眷顾我们的子孙后代。如今希望我们同姓的诸侯,还能彼此顾念,继承你们先祖对我们先王的臣服之心。即使你们身在朝廷之外,但是心却不能不在王室。你们要辅助我思考理顺国家的方法,不要将羞辱留给我。”
三公和各位诸侯大臣听完康王的诰令,相互作揖行礼、快步走出。康王脱去冕服,返回守丧的侧室,重新穿上丧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