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序:康王命作册毕[1],分居里[2],成周郊[3],作《毕命》。

【注释】

[1]册:策命。毕:毕公高。

[2]分居里:分居殷商遗民。

[3]成:安定。

书序:康王发布策命毕公的文诰,命令他分治殷商遗民,安定周都郊野,史官于是作《毕命》。

惟十有二年[1],六月庚午,朏[2]。越三日壬申,王朝步自宗周[3],至于丰[4]。以成周之众,命毕公保釐东郊[5]。

【注释】

[1]十有二年:指周康王即位第十二年。有,又。

[2]庚午:庚午日。朏:新月开始放出光亮。

[3]朝:清晨,早晨。步:行。宗周:指镐京。

[4]丰:丰邑,文王时的王都。

[5] 保:安。釐:治理。

【译文】

周康王十二年的六月庚午日,新月刚刚发出光亮。到了第三天的壬申日,周康王清早从镐京出发,抵达丰邑。用成周的百姓,册令毕公安定治理王都东郊。

【原文】

王若曰:“呜呼!父师[1],惟文王、武王敷大德于天下,用克受殷命。惟周公左右先王[2],绥定厥家,毖殷顽民[3],迁于洛邑,密迩王室,式化厥训[4]。既历三纪[5],世变风移,四方无虞[6],予一人以宁。道有升降[7],政由俗革,不臧厥臧[8],民罔攸劝[9]。惟公懋德[10],克勤小物[11],弼亮四世[12],正色率下[13],罔不祗师言[14]。嘉绩多于先王,予小子垂拱仰成[15]。”

【注释】

[1]父师:指毕公。父,指同姓的尊者。

[2]左右:辅佐。

[3]毖:告诫。

[4]化:感化。训:教训,教诲。

[5]历:经历,经过。纪:古代以十二年为一纪。

[6]虞:担忧,忧虑。

[7]道:世道。升降:有兴有衰。

[8]臧:善。前一臧为动词,褒奖的意思。后一臧为名词,善良的人。

[9]攸:所。劝:劝勉。

[10]懋:努力。

[11]小物:小事。

[12]弼亮:辅佐。

[13]正色:态度庄重。率:统率。

[14]祗:敬。师言:毕公的教诲。

[15]垂拱:垂衣拱手。仰成:敬仰成绩。

【译文】

康王说:“啊!父师,只有文王与武王在普天之下施行大德,因而能够接收殷商的大命。周公辅佐成王,安定天下,告诫殷商的遗民,将他们迁到洛邑,让他们靠近王室,因此他们得以被周公的教诲所感化。从那个时候到现在已经三十六年了,时事和风俗都已经发生了变化,四方都没有祸患,我因此感到极为安宁。世道有好有坏,政教也随着风俗的转变而改变,要是不褒奖善良的人,百姓就不能被劝勉。您努力施行德政,可以为小事忧劳,先后辅佐了四代周王,庄重地率领群臣,臣下中没有不敬重您的教诲的。您美好的功绩被先王重视,年轻的我敬仰您的成就。”

【原文】

王曰:“呜呼!父师,今予祗命公以周公之事,往哉!旌别淑慝[1],表厥宅里[2],彰善瘅恶[3],树之风声。弗率训典,殊厥井疆[4],俾克畏慕[5]。申画郊圻[6],慎固封守,以康四海。政贵有恒,辞尚体要[7],不惟好异[8]。商俗靡靡[9],利口惟贤,余风未殄[10],公其念哉!我闻曰:‘世禄之家[11],鲜克由礼[12]。以荡陵德[13],实悖天道[14]。敝化奢丽[15],万世同流。’兹殷庶士,席宠惟旧[16],怙侈灭义[17],服美于人。骄淫矜侉[18],将由恶终。虽收放心[19],闲之惟艰。资富能训,惟以永年。惟德惟义,时乃大训[20]。不由古训,于何其训。”

【注释】

[1]旌别:辨别,识别。淑:善。慝:恶。

[2]表:标记。

[3]彰:显扬。瘅:憎恨。

[4]殊:区别。井:古代八家为井,引申为乡里家宅。疆:疆界。

[5]俾:使。畏慕:害怕行恶之祸,敬慕行善之福。

[6]申:申明。画:划分。郊圻:封邑内外的界域。

[7]尚:崇尚。体要:体现精要。

[8]好:喜欢。异:奇异。

[9]靡靡:浮躁奢侈。

[10]殄:断绝。

[11]世禄:世代享受俸禄。

[12]鲜:很少,不多。由:顺从,遵守。

[13]荡:骄狂。陵:欺侮。

[14]悖:违背。

[15]敝化:败坏风化。丽:靡丽。

[16]席宠:依仗先人的宠荣。旧:久。

[17]怙:仗恃。侈:大。

[18]骄淫:骄横,放荡。矜侉:夸耀。侉,同“夸”,夸大。

[19]放心:放纵之心。

[20]时:这。大训:重要的教诲。

【译文】

康王说:啊!父师,今天我郑重地将周公治理殷商遗民的重任托付给您,您就去吧!辨别善恶,对于善良的殷人,应当表彰他的乡里,扬善惩恶,树立善良的风气。不遵从教令的殷人,将他们的井田界限单独划分出来,使他们害怕行恶之祸,敬慕行善之福。申明划分封邑内外的界域,谨慎地加固封邑的守备,使天下安定。处理政事贵在有常法,崇尚体现精要的言辞,不要喜欢奇异。商俗浮华柔弱,推崇巧辩,这种风俗至今没有断绝,您一定要考虑这件事啊!我听说:‘世代享有俸禄爵位的家庭,很少遵守礼法。他们以骄狂欺侮有德行的人,实在是有悖于天道。败坏的风化奢侈靡丽,世世代代都是一个样子。’众位殷商的百姓,长时间以来一直依仗先人的宠荣,依仗强大灭绝仁义,服饰华美远超普通人。骄横放荡、自夸自大、将行恶终生。即使收敛了放纵的心思,但是限制约束他们还是很困难。资财富足还可以顺从教化,才能长寿。思德思义,这是很重要的教诲。不顺从古代的教诲,要顺从什么呢?”

【原文】

王曰:“呜呼!父师,邦之安危,惟兹殷士。不刚不柔,厥德允修。惟周公克慎厥始[1],惟君陈克和厥中,惟公克成厥终。三后协心[2],同厎于道[3],道洽政治[4],泽润生民[5],四夷左衽[6],罔不咸赖,予小子永膺多福[7]。公其惟时成周[8],建无穷之基,亦有无穷之闻[9]。子孙训其成式[10],惟乂[11]。呜呼!罔曰弗克,惟既厥心;罔曰民寡[12],惟慎厥事。钦若先王成烈[13],以休于前政[14]。”

【注释】

[1]始:起初。

[2]后:君。协心:同心协力。

[3]厎:达到。道:通“导”,教导。

[4]洽:融洽。治:治理。

[5]生民:百姓。

[6]四夷:东夷和北狄、西戎、南蛮并称四夷,古代华夏族对四方少数民族的统称。左衽:指少数民族的人民。衽,衣襟。北方少数民族的服装,前襟向左,与中原一带人民的右衽不同。

[7]永:长。膺:享受。

[8]时:善,治好。

[9]闻:好的名声。

[10]训:通“顺”,遵循。

[11]乂:安,安定。

[12]寡:少。

[13]钦:敬。成烈:盛大的功业。

[14]休:美好。前政:前人的政绩,指周公、君陈的政绩。

【译文】

康王说:“啊!父师,如今国家的安危,在于教化这些殷商遗民。不刚不柔,宽容与严酷并行,那么德政一定可以施行。最初的时候,周公可以谨慎地管教;中间,君陈能够使殷民和睦;最后,您能够彻底完成教化。三君同心协力一起归于教导,教导融洽,政事修明,泽润百姓,四方少数民族,没有不依赖的,我也就可以长久享受大福了。您要好好治理成周,建立无穷无尽的基业,也会有无穷无尽的好名声。子孙后代遵循您的成法,天下自然就安定了。唉!不要说不能胜任,要尽心尽力;不要说百姓太少,要谨慎处事。恭敬地处理好先王盛大的功业,还要取得比前人更美好的政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