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在汉语中的词义主要为“行走”与“鞋子”,引申为实践、脚步等。今人的所谓履行、履约,或指按一定的准则约定完成自己的义务,或指一方按双方的合同诺言行事,即都有循制而行的意思。按易家的本意,履卦出现于小畜之后,是因为物产蓄积得较为丰富后,才会有礼仪的制定和认真的履行,才会促使人们从物质文明走向精神文明,制礼习礼,行善养德,即《序卦》所谓的“物畜然后有礼”。所以小畜卦后接着的是履卦。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履就是礼,履德就是礼德,就是指人们按礼制法律去履行自己的义务,言而有信,行而有礼,使人成其为人,而不是只知蓄积私财、满足私欲的无礼无义之徒。这确是履德的真义。从履卦在事业和人际关系上给人的启示看,在上下级关系森严而紧张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要分清上下级的职责和扮演的角色。下级对上级要悦色和颜,小心谨慎地履行自己应尽的职责,切不可眼不明而胡言,脚不稳而妄行,冒犯闯祸而遭斥。而上级也不可倚权仗势,过于刚毅果决,一意孤行,以免脱离群众,招致恶果。
䷉ 履[1] 履虎尾,不咥[2]人,亨[3]。
【注释】
[1]履:踩,践履。
[2]咥:咬。
[3]亨:通,顺。
【译文】
履卦象征跟在老虎后面踩到它的尾巴,但猛虎不咬人,故而诸事顺利。
《彖》曰:履,柔履刚也。说[1]而应乎乾,是以“履虎尾,不咥人”。“亨”。刚中正,履[2]帝位而不疚[3],光明也。
【注释】
[1]说:同“悦”,喜悦。
[2]履:履行、实践,就是从事。
[3]疚:愧疚。
【译文】
《彖传》说:“履卦”卦象是说以柔顺触犯阳刚,以和悦应对刚强,因此说“跟在老虎后面踩到它的尾巴,但猛虎不咬人,故而诸事顺利”。表明卦的九五阳爻处位得正,有中正之德。小心登上帝位而内心无所愧疚,因为其行为光明磊落,故前途一片光明。
《象》曰:上天下泽[1],履。君子以辩上下,定民志。
【注释】
[1]上天下泽:履卦,上乾下兑,乾为天,兑为泽,所以说“上天下泽”。
【译文】
《象辞》说:上面是天,下面是泽,这是履卦的象征。君子应循此理辨明上下等级秩序,统一百姓的尊卑意识,安定民心。
初九 素[1]履往,无咎。
《象》曰:“素履”之“往”,独行愿[2]也。
【注释】
[1]素:白色。
[2]愿:志愿。
【译文】
初九,以淳朴的态度处世,不会有灾祸。
《象传》说:“以淳朴的态度处世”,说明初九独立不倚,能自己实现志愿。
九二 履[1]道坦坦[2],幽人[3]贞吉。
《象》曰:“幽人贞吉”,中[4]不自乱也。
【注释】
[1]履:履行。
[2]坦坦:平坦,坦荡。
[3]幽人:隐士,不为人们所知的人。
[4]中:中正不偏。
【译文】
九二,行道之人,胸怀坦荡,隐居之人,坚守正道可获吉祥。
《象传》说:“隐居之人,坚守正道可获吉祥”,这是说行为中正而不为世俗扰乱自然就不会迷失方向。
六三 眇[1]能视,跛[2]能履[3],履[4]虎尾,咥人,凶。武人[5]为[6]于大君[7]。
《象》曰:“眇能视”,不足以有明[8]也。“跛能履”,不足以与[9]行[10]也。“咥人”之“凶”,位不当也。“武人为于大君”,志刚也。
【注释】
[1]眇:一目盲。
[2]跛:一腿瘸。
[3]履:行走。
[4]履:踩着。
[5]武人:只有武勇而没有文才的人。
[6]为:帮助。
[7]大君:国君。
[8]明:看清楚。
[9]与:一同。
[10]行:行走。
【译文】
六三,眼睛失明而强行去看,足跛不便而勉强行走,踏到虎尾后而被它咬,是灾祸。这就像刚愎自用的人称帝治国一样。
《象传》说:“眼睛失明而强行去看”,是不能看清楚物品的。“足跛不便而勉强行走”,是不可能一同外出远行的。“被猛虎咬的凶险”,说明所处居的位置不适当。“刚愎自用的人称帝治国”,说明他不量力而行。
九四 履虎尾,愬愬[1],终吉。
《象》曰:“愬愬,终吉”,志行也。
【注释】
[1]愬愬:恐惧。
【译文】
九四,踩到虎尾,但能遇险知惧,终将获得吉祥。
《象传》说:“惊惧警惕,终将获得吉祥”,说明戒惧而谨慎能施行其志向。
九五:夬[1]履[2],贞厉[3]。
《象》曰:“夬履贞厉”,位正当也。
【注释】
[1]夬:决,急躁。
[2]履:行动。
[3]厉:凶险。
【译文】
九五,行为急躁莽撞,行事有凶险之象。
《象传》说:“行为急躁莽撞,行事有凶险之象”,说明自认以正道守其职位。
上九 视履,考[1]祥[2]其旋[3]。元[4]吉。
《象》曰:“元吉”在上[5],大有庆也。
【注释】
[1]考:察。
[2]祥:详,周密。
[3]旋:反复。
[4]元:大。
[5]在上:这是以上九的爻位为说的,上九是履卦最高的爻位。
【译文】
上九,行为审慎,遇事周密而反复地考察,大吉。
《象传》说:本卦大吉大利,因为上九之爻居全卦之首,说明其人大有喜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