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在汉语词汇、成语乃至俗语中的应用都很广,如跟随、追随、尾随、紧随、随人、随意、随时、随众、随从、随军、随机应变、随风使舵、随遇而安、随时随地、随风倒、随大流,等等。这些随之义、随之谚与其在易理中的定位关系很大,对理解随德也很有帮助。从随的卦象是震下兑上看,也确有战战兢兢、和颜悦色、跟风随上的样子。随之德十分吉祥,卦辞也只有“元亨,利贞,无咎”几个字,大意为“随时变化,与时俱进。这是元始畅达,有利正确,毫无过错的”。真是无忧无虑,连一般过错都没有。易家认为,凡安逸快乐者必有人追随左右,所以接着豫卦的是表示追随的随卦。
仅从《彖传》、《象传》的阐释看,“随时之义大矣哉”的慨叹,是十分模糊的,向晦入宴息的提示,更似乎是暗示在“随”的时代不可有大作为,只宜在昏暗的夜色里摆一桌酒宴,自斟自酌,而后休息睡眠,了此残生。难道说,随之时真是如此消极吗?还是让我们来看看爻辞是如何说的吧。
䷐ 随[1] 元[2]亨[3],利贞,无咎。
【注释】
[1]随:卦名。卦义:随时,随从,追随,随和等。
[2]元:大。
[3]亨:亨通顺利。
【译文】
随卦象征随从:至为亨通顺利,为有利占卜,没有灾祸。
《彖》曰:随,刚来而下柔[1],动而说[2],随。“大、亨、贞、无咎”,而天下随时,随时之义大矣哉[3]。
【注释】
[1]刚来而下柔:这是以随卦的卦象为说的。随卦是下震上兑,震是阳卦,为刚;兑是阴卦,为柔,所以说是“刚来而下柔”。震卦和兑卦都是阳爻在阴爻之下,也是“刚来而下柔”。
[2]动而说:此句接上句而言。震表动,兑表说(通“悦”),可以说是“动而悦”。说:通作悦。若用以比喻人事,就是指君主有所作为则万民欢悦。
[3]从“大、贞、亨”以下三句,今本《周易》在传抄中文字有误。从唐代陆德明的《经典释义》可知,这几句应当是“大亨利贞,无咎,而天下随之,随之时,义大矣哉。”这里的亨,通也;贞,正也。随之时,就是追随得时。下面的译文是按校正后的文字译的,所以与原文有异。
【译文】
《彖传》说:随卦卦象是阳刚谦卑地居于阴柔之下,自身行动而使下愉悦,所以说随从。这种态度通达中正,不会有任何灾祸,于是天下的人、事、物都来追随。随从于适当时机的意义真是大呀!
《象》曰:泽中有雷[1],随。君子以向[2]晦[3]入宴息[4]。
【注释】
[1]泽中有雷:随卦,上兑为泽,下震为雷,因而说“泽中有雷”。
[2]向:方向。
[3]晦:阴暗,日落。
[4]宴息:休息。
【译文】
《象传》说:雷潜伏于大洋深处,象征着随从。君子效法此德依顺作息规律,天晚应返归家中休息。
初九 官[1]有渝[2],贞吉。出门交[3]有功。
《象》曰:“官有渝”,从正“吉”也。“出门交有功”,不失也。
【注释】
[1]官:官吏。
[2]渝:变化。
[3]交:相互交往。
【译文】
初九,官场之事多有变化,占卜可获吉祥。出门与人交往能获成功。
《象传》说:“官场之事多有变化”,说明要顺随正道以获得吉祥。“出门与人交往能获成功”,说明行为不致过失。
六二 系[1]小子[2],失丈夫[3]。
《象》曰:“系小子”,弗[4]兼与[5]也。
【注释】
[1]系:拴,缚。
[2]小子:未成年的青年人。
[3]丈夫:成年人。
[4]弗:不。
[5]与:有。
【译文】
六二,抓住了年轻人,却失去了壮年人。
《象传》说:“抓住了年轻人”,是说壮年人不能兼得。
六三 系丈夫,失小子。随[1]有[2]求得。利居贞。
《象》曰:“系丈夫”,志舍下[3]也。
【注释】
[1]随:追逐。
[2]有:以。
[3]下:地位低下的人,即小子、年轻人。
【译文】
六三,抓住了壮年人,会失去年轻人。随从已经失去的人,需求能得到满足,有利于居处占卜。
《象传》说:“抓住了壮年人”,是说已决意舍弃年轻人。
九四 随有获,贞凶。有孚[1]在道,以明[2],何咎?
《象》曰:“随有获”,其义“凶”也。“有孚在道”,“明”功也。
【注释】
[1]孚:诚信。
[2]明:明察,察明白。
【译文】
九四,随从于人必有收获,占卜结果为凶险。心存诚信,不离正道,用以明察事理,又何尝会有灾祸呢?
《象传》说:“随从于人必有收获”,这从义理上看是凶险的。“心存诚信,不离正道”,是说明察事理可生功效。
九五 孚[1]于嘉[2],吉。
《象》曰:“孚于嘉,吉”,位[3]中正也。
【注释】
[1]孚:诚信。
[2]嘉:善。
[3]位:立于。
【译文】
九五,在友善的基础上广施诚信,吉祥。
《象传》说:“在友善的基础上广施诚信,吉祥”,说明正确地立于中正之道。
上六 拘系[1]之,乃[2]从[3]维[4]之。王用亨[5]于西山。
《象》曰:“拘系之”,“上”穷[6]也。
【注释】
[1]拘系:拘禁。
[2]乃:又。
[3]从:通“纵”,放纵,释放。
[4]维:捆绑。
[5]亨:同“享”,享祀。
[6]穷:穷尽。
【译文】
上六,先将俘虏拘禁束缚,然后放掉他,使他得以脱险。君王于是设祭西山,兴讨逆之师。
《象传》说:“先拘禁束缚”,说明其已到穷途末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