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易德系统中,每一个卦德都有其不可忽视的合理性和无法避免的局限性,需要全面吸纳才能美德圆满。与时俱进的“随”德也不例外。这就是“随流易合污,合污必生蛊”。所谓生蛊,民间流传有许多说法,有的指人体的寄生虫,有的指陈旧稻中生出的飞虫,但最出名的,是古代传说的一种做法,即将百种毒虫共放于一瓮盆之中,任其互相残杀吞食,待一年后诸虫食尽,剩下的最后那只不死的剧毒之虫,就称之为“蛊”,通常被恶巫之流用来作害人毒物。由于蛊能害人,而又不易被人所察知,所以引申开去,凡以妖言惑众者,又被称之为蛊惑人心。可见,“蛊”在人们的心目中,是比闻之色变的老虎毒蛇更为可怕的神秘毒物,今天可以作为一切有害于人类身心健康的不良事物,如黄赌毒黑恐等。

《象传》说,山下有风,山风受阻不行,湿气闷热,就产生了蛊。君子应该从这一象征中得到启示,积极地振奋人民,培育良好的品德,抵制各种乱人心智的蛊惑。

这就是在天下无事、久闭生蛊的时代,所应修养的蛊德,亦即治蛊之德。其具体内容可见于六爻之辞。

䷑  蛊[1] 元[2]亨[3]。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后甲三日[4]。

【注释】

[1]蛊:卦名。卦义:坏物之虫,败坏,腐朽,诱惑,蛊惑等。

[2]元:大。

[3]亨:顺利。

[4]“先甲”二句:一卦六爻,一爻当一日,用十天干记日,初位是甲,上位是己,一卦“终则有始”,至上己位返回初位是庚日,实际上说“先甲三日,后甲三日”或巽卦九五说“先庚三日,后庚三日”,都是指“丁日”和“癸日”而言。

【译文】

蛊卦大吉大利,有利于涉越大江巨流,但要在甲前三日之辛日与甲后三日之丁日启程。

《彖》曰:蛊,刚上而柔下。巽而止[1],蛊。蛊,“元[2]亨[3]”,而天下治也。“利涉大川”,往有事也。“先甲三日,后甲三日”,终则有[4]始,天行也。

【注释】

[1]巽而止:蛊卦,下巽为风、为入,上艮为山、为止,因而说“巽而止”。

[2]元:大。

[3]亨:亨通,顺利。

[4]有:通“又”。

【译文】

《彖传》说:蛊卦的卦象是阳刚处上而阴柔居下,在下者卑屈静止,在上者停滞不前,象征着需要整治腐败。而整治腐败之举,是至为亨通顺利的,于是天下大治。“有利于涉越大江巨流”,说明努力前往就可以大有作为。“甲前三日为辛日,甲后三日为丁日,从辛至丁共七日”,是说前事的终结即是后事的开始,这是天体运行的规律。

《象》曰:山下有风[1],蛊。君子以振民育德。

【注释】

[1]山下有风:蛊卦,上艮为山,下巽为风,因而说“山下有风”。

【译文】

《象传》说:风往山上吹,是象征要整治腐败。君子效法这一精神,以德教振奋百姓、培育美德。

初六 干[1]父之蛊[2],有子。考[3],无咎。厉[4],终吉。

《象》曰:“干父之蛊”,意承[5]“考”[6]也。

【注释】

[1]干:矫正。

[2]蛊:毒虫,败坏之事。

[3]考:成就,有成德的意思。

[4]厉:危险。

[5]承:继承。

[6]考:死去的父亲,有时也可以指在世的父辈。

【译文】

初六,挽救父辈败坏的事业,只要儿子能够振兴家业,则必无灾祸,此事虽困难危险,但最终必获吉祥。

《象传》说:“挽救先辈败坏的事业”,是说儿子旨在继承父辈的未竟之业。

九二 干母之蛊,不可贞[1]。

《象》曰:“干母之蛊”,得中[2]道也。

【注释】

[1]贞:正。

[2]中:中正。

【译文】

九二,匡正母辈的弊乱,不能够过分持守。

《象传》说:“匡正母辈的弊乱”,是说明应采用中庸适度的方法。

九三 干父之蛊,小[1]有悔[2],无大咎。

《象》曰:“干父之蛊”,终“无咎”也。

【注释】

[1]小:稍稍。

[2]悔:懊悔,悲痛。

【译文】

九三,挽救父辈败坏的事业,稍稍会有一些痛苦,但不会有大的过失。

《象传》说:“挽救父辈败坏的事业”,说明最终不会有灾祸。

六四 裕[1]父之蛊,往[2]见吝[3]。

《象》曰:“裕父之蛊”,往未得[4]也。

【注释】

[1]裕:宽容。

[2]往:前往,以后。

[3]吝:艰难,麻烦。

[4]得:收获。

【译文】

六四,以宽容之心对待父辈败坏的事业,继续下去必然会出现憾惜。

《象传》说:“以宽容之心对待父辈败坏的事业”,说明继续下去也不会有收获。

六五 干父之蛊,用[1]誉[2]。

《象》曰:“干父之蛊,用誉”,承以德也。

【注释】

[1]用:受到。

[2]誉:赞誉。

【译文】

六五,挽救父辈败坏的事业,受到赞誉。

《象传》说:“挽救父辈败坏的事业,受到赞誉”,说明用美德来振兴父辈的事业。

上九 不事[1]王侯,高尚其事[2]。

《象》曰:“不事王侯”,志可则[3]也。

【注释】

[1]事:做事,服务。

[2]事:事业,志向,追求。

[3]则:准则,这里作动词用,效法,以某某为准则。

【译文】

上九,不为王侯效力,孤高自诩自己的追求。

《象传》说:“不为王侯效力”,这样的志向值得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