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在《易经》里,以嘴动口咬、咀嚼食物为意象的卦名,就有“需”、“噬嗑”和“颐”三卦。“噬嗑”作为口中有物之象,其咬硬物的喻指是严审重案;而震下艮上的“颐”,与乾下坎上的“需”,则与饮食有更密切的关系,即都是根据饮食之道,由浅入深地说明如何食与养的哲学道理。

“颐”的本义是下巴,也可指腮帮或脸颊。成语“颐指气使”,就是指有权势者不说话,仅以下巴或脸色来示意的傲慢之态。而“颐”既是指脸颊或下巴,其动态就和兼指须眉毛发的“需”,有了可比之处,二者的动作,均与脸动有关,有张口吞食之意。但颐还有从脸色、形貌、饮食引申出去的另一个含义,就是保养,并且还可兼指精神方面的保养修炼,如所谓的颐神养志、怡情养性、颐养天年,等等。这是《易经》强调互养的颐德与强调等待的需德,在修养食德的共性基础上,又有所不同的地方。

从卦辞、《彖传》和《象传》旨意看,颐卦的主旨在于从动物取食和人类自我保养的行为中,找寻到修养颐德的正确途径,这确实是很有意思的。

䷚  颐[1] 贞吉。观颐,自求口实[2]。

【注释】

[1]颐:卦名。本义指下巴,引申为颐养、保养等义。

[2]口实:口中所含的东西,口粮。

【译文】

颐卦象征着颐养,坚守正道可获吉祥。观察万物养育的现象,可知以自己的努力谋取养口果腹的道理。

《彖》曰:“颐,贞吉”,养正[1]则吉也。“观颐”,观其所养也。“自求口实”,观其自养也。天地养万物,圣人养贤以及万民,颐之时[2]大矣哉。

【注释】

[1]养正:养育之事得其正道。

[2]时:及时,因时制宜。

【译文】

《彖传》说:“颐卦象征着颐养,坚守正道可获吉祥”,说明用正道颐养自身,故而获得吉祥。“观察万物养育的现象”,是说观察它们如何养活自己。天地养育着万物,而圣人以德养育着贤能之士和天下百姓。可见因时制宜进行养育的道理太重要了。

《象》曰:山下有雷[1],颐。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

【注释】

[1]山下有雷:颐卦,上艮为山,下震为雷,因而说“山下有雷”。

【译文】

《象传》说:山下响动着春雷,象征着颐养万物。君子效法这种精神,言语谨慎而修养德性,节制饮食以养德养生。

初九 舍[1]尔[2]灵龟[3],观我朵颐[4],凶。

《象》曰:“观我朵颐”,亦不足贵也。

【注释】

[1]舍:丢弃。

[2]尔:你。

[3]灵龟:古人用龟甲占卜,认为龟能预知吉凶,因而称“灵龟”。

[4]朵颐:本是鼓动下巴,引申为咀嚼大块肉的意思。

【译文】

初九,舍弃你的灵龟,来观看我垂腮进食,有凶险。

《象传》说:“观看我垂腮进食”,说明这样观而不为的行为不值得尊重。

六二 颠颐,拂经[1]于丘。颐征,凶。

《象》曰:“六二征凶”,行[2]失类[3]也。

【注释】

[1]拂经:开垦阡陌。

[2]行:出行。

[3]类:同类。

【译文】

六二,要颐养,就得垦荒种地。为了抢夺颐养之物而征战,这是凶险之事。

《象传》说:六二爻辞说抢劫则有凶险,因为这种行经违反了道义。

六三 拂[1]颐,贞[2]凶。十年勿用,无攸[3]利。

《象》曰:“十年勿用”,道大悖[4]也。

【注释】

[1]拂:违反。

[2]贞:占卜。

[3]攸:所。

[4]悖:违背。

【译文】

六三,违背养生之德,就意味着凶险,多年中将没有作为,也不会有任何利益。

《象传》说:多年内不受重用,这是大大背离了万物颐养的道理的恶果。

六四 颠颐,吉。虎视眈眈[1],其欲逐逐[2],无咎[3]。

《象》曰:“颠颐之吉”,上[4]施光[5]也。

【注释】

[1]眈眈:瞪目逼视的样子。

[2]逐逐:无止境的样子。

[3]咎:灾祸。

[4]上:君上。

[5]光:通 “广”。

【译文】

六四,取于民而用于民,吉祥。要像老虎一样眈眈而视,显示出贪欲无厌的样子,这样才不致有灾咎。

《象传》说:“取于民而用于民的吉祥”,说明居上而能下施光明美德。

六五 拂[1]经[2],居,贞吉。不可涉大川。

《象》曰:“居贞”之“吉”,顺以从上[3]也。

【注释】

[1]拂:开垦。

[2]经:即径,阡陌。

[3]上:在上者。

【译文】

六五,开荒种地,在家安居则可获吉祥,不可涉越大江巨流。

《象传》说:“居守正道获得的吉祥”,说明顺从依附上层则吉。

上九 由[1]颐,厉[2],吉。利涉大川。

《象》曰:“由颐,厉,吉”,大有庆也。

【注释】

[1]由:顺从。

[2]厉:危险。

【译文】

上九,顺从颐养之道,经历过危险,则可以获得吉祥,有利于涉越大江巨流。

《象传》说:“顺从颐养之道,经历过危险,则可以获得吉祥”,说明大有吉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