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家以“坎”代表险阻,险阻既然多见,故可称之为“习坎”。习就是接触多,见得多,即习见、习以为常之义。而“坎”,在汉语里本来指洼地或台阶状之物,含坎坷不平之义,如门坎、坑坎,这也正是《易经》将坎视为陷、为险的原因。

有趣的是,易家除了在《序卦传》里强调事物不可以始终都过分,所以接着大过卦是坎卦外,还将“坎”比作水,除了坎洼处可聚水的联想外,最重要的,其实还是易家对险的态度,其要义是对坎德如何理解的问题。对于“习”的含义还可有另一种解法,那就是“重”,习坎即为重险。

从被形容为少男的坎卦的卦德思想看,既继承了父卦乾德的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又保持了母卦坤德柔韧不屈的真情本色,为朝气蓬勃的创业者建立起守信闯险的水德规范。这一道德规范和运用法则,具体体现于六爻爻辞里。

䷜    习坎[1] 有孚[2],唯心,亨。行有尚[3]。

【注释】

[1]习坎:卦名,指二坎卦相重叠。卦义:水,沟洫,劳,水坑,洼地,池塘,重坎,陷阱,转义指危险、坎陷等。习,通“袭”,重叠。

[2]孚:诚信。

[3]尚:崇尚,尊敬。

【译文】

坎卦象征重重险陷。胸怀诚信,心中便豁然贯通。意志坚定而刚毅的行为将受到尊重。

《彖》曰:习坎,重 [1]险也。水流而不盈,行险而不失其信。“维[2]心亨[3]”,乃以刚中也。“行有尚”,往有功也,天险,不可升也,地险,山川丘陵也。王公设险[4],以守其国,险之时用大矣哉。

【注释】

[1]重:重复。

[2]维:通“唯”。

[3]亨:美善。

[4]设险:设置险要。

【译文】

《彖传》说:“习坎”,是重重险陷的意思。水流陷穴不见盈满,行走在凶险之境而坚定地信守其不盈不流的本性。“心中豁然贯通”,是指刚毅中正的德行。“意志坚定而刚毅的行为将受到尊重”,说明往前进发必可建功。天险高远,如日月天空不可得而升,地险有崇山峻岭河川丘陵。王公效法天地设置城池之险,以巩固国防,可见险陷因时制宜的伟大作用。

《象》曰:水洊[1]至,习坎。君子以常德行,习[2]教事。

【注释】

[1]洊:一次又一次,再次。

[2]习:从事。

【译文】

《象传》说:水流滚滚而来,象征着险难重重。君子应效法这种精神,恒久保持美德,并从事于教化育人的事业。

初六 习坎,入于坎窞[1],凶。

《象》曰:“习坎入坎”,失道“凶”也。

【注释】

[1]坎窞:窞,小而深的坑。坎窞指坑穴,喻险境。

【译文】

初六,面临重重险难,又再坠入穴陷深处,有凶险。

《象传》说:“面临重重险难,又再坠入穴陷深处”,说明初六失去正道,必有凶险。

九二 坎有险,求小得。

《象》曰:“求小得”,未出中[1]也。

【注释】

[1]未出中:这是以九二的爻位为说的。九二以阳爻居于下卦之中位,其位正中,所以说“未出中”。

【译文】

九二,险难中还有险难,只能从小事中谋求解脱。

《象传》说:“从小事中谋求解脱”,说明此时尚未走出危险。

六三 来之坎坎[1],险且枕[2]。入于坎窞,勿用。

《象》曰:“来之坎坎”,终无功也。

【注释】

[1]坎坎:坑坎连着坑坎。

[2]枕:通作沈,深。

【译文】

六三,来去之路皆险难重重,往前凶险,后退亦不安全,这是落入了陷穴的深处,不能有所行动。

《象传》说:“来去之路皆险难重重”,说明妄动终无成功的可能。

六四 樽[1]酒簋[2]贰。用缶[3]。纳[4]约[5]自牖[6]。终无咎。

《象》曰:“樽酒簋贰”,刚柔际[7]也。

【注释】

[1]樽:古代的盛酒器。

[2]簋:古代的盛饭器。

[3]缶:瓦器,土陶器。

[4]纳:送入。

[5]约,简约。

[6]牖:窗户。

[7]际:交际,联系。

【译文】

六四,一樽酒,一盘饭,用朴质的瓦器盛着,从窗户送入这些简单的食物给人,最终没有灾祸。

《象传》说:“一樽酒,一盘饭”,说明患难与共,刚柔相济,自然可以君臣同心。

九五 坎[1]不盈[2],祗[3]既平,无咎。

《象》曰:“坎不盈”,中未大也。

【注释】

[1]坎:坑坎。

[2]盈:充满。

[3]祗:通“坻”,土丘。

【译文】

九五,坎险没有填满,小丘已被铲平,没有灾咎。

《象传》说:“坎险没有填满”,说明中正而不自大。

上六 系用徽纆[1]。寘于丛棘[2]。三岁不得[3],凶。

《象》曰:“上六”失道,“凶”“三岁”也。

【注释】

[1]徽纆:绳索。三股为徽,两股为纆。

[2]丛棘:监狱,周代监狱四周的墙上遍插荆棘。

[3]不得:达不到目的,即不能获得自由。

【译文】

上六,将犯人用绳索重重束缚,放置在有荆棘丛的监狱之中,多年都不能解救,凶险。

《象传》说:这是上六违背天道,凶险要连续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