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红日喷薄而出,使黑沉沉的大地顿时充满了光明与热力,处处是生机勃发、繁茂明盛的气象。这就是易家用卦象思维之笔,借晋卦坤下离上之结构,描绘出来的壮丽情景。卦辞借题发挥道,“因功晋升的康侯,获得众人的拥护,得到车马细布的许多赏赐,受到了天子一日三次的隆重接见。”何谓晋德?这可从人才培养学的角度,从“晋”的本义求解。晋除作地名、国名、朝代名外,其本义为进为升,可组成晋京、晋见、晋谒和晋升、晋级等词。前一组含有下级到都城进见拜见上级的意思,后一组词是指因提拔和升级而从较低职位升至较高职位。由此可见,晋德,其实就是如何处理与上级的关系,如何对待升级机遇的道德规范。值得注意的是,易学所主张的在官场晋升六阶段修养晋德的具体方法,从中我们可以获得古人对如何晋升的道德修养和选拔人才标准的丰富启示。

䷢  晋[1] 康侯[2]用锡[3]马蕃庶[4],昼日[5]三接[6]。

【注释】

[1]晋:卦名。卦义:进,日在地上运行,前进,上进,明进等。

[2]康侯:周武王之弟,名封,因最先封侯于康,所以被称为康叔。

[3]锡:通“赐”,赐予,这里指以下予上,即贡献。

[4]蕃庶:很多。

[5]昼日:一个白天。

[6]接:接见。

【译文】

晋卦象征长进,诸侯得到天子赏赐的众多车马,一天之内三次被接见。

《彖》曰:晋,进也。明出地上[1]。顺而丽[2]乎大明[3],柔进而上行[4],是以“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也。

【注释】

[1]明出地上:晋卦,上离下坤,离为日,坤为地,故说“明出地上”。

[2]丽:依附。

[3]大明:太阳,光明。

[4]柔进而上行:内坤三个阴爻为柔,上行求应,初与四为比应,三与上为比应,二与五无比应。

【译文】

《彖传》说:晋的意思是长进,犹如太阳升出地面。大地万物柔顺地依附于太阳,循着柔顺之道长进向上发展,所以“诸侯得到天子赏赐的众多车马,一天之内三次被接见”。

《象》曰:明出地上,晋。君子以自昭[1]明德。

【注释】

[1]昭:显扬,显示。

【译文】

《象传》说:太阳由地面升起,象征晋升增德,君子当效法于此,使自己的光明德性愈加明显光辉。

初六 晋[1]如[2],摧[3]如,贞吉。罔[4]孚[5]。裕[6]无咎。

《象》曰:“晋如摧如”,独行正[7]也。“裕无咎”,未受命也。

【注释】

[1]晋:前进,进攻。

[2]如:语助词。

[3]摧:推,推挤。

[4]罔:无。

[5]孚:诚信。

[6]裕:宽裕,坦然。

[7]独行正:初六与九四相应,上行遇二阴,相敌为“独行”,有应为“正”。

【译文】

初六:前进之初就遭挫败,坚守贞正本质,即使不能取信于人,能坦然以对则没什么过错。

《象传》说:“前进之初就遭挫败”,说明如此是独守了正道的结果。“能坦然以对则无过错”,说明它此时还没得到任用。

六二 晋如,愁如,贞吉。受兹[1]介[2]福于其王母[3]。

《象》曰:“受兹介福”,以中正也。

【注释】

[1]兹:此。

[2]介:大。

[3]王母:祖母。

【译文】

六二,进步之中有忧愁,只要保持贞正的晋德,就能获吉,将从其祖母那里承受宏大的福泽。

《象传》说:“承受宏大的福泽”,因为他注意修养中正的晋德。

六三 众允[1],悔亡[2]。

《象》曰:“众允”之,志上行也。

【注释】

[1]允:信。

[2]亡:消失。

【译文】

六三,因修养晋德而得到众人的信赖支持,悔恨消亡。

《象传》说:“因修养晋德而得到众人的信赖支持”,是由于有向上晋升的志向。

九四 晋[1]如鼫鼠[2],贞厉[3]。

《象》曰:“鼫鼠贞厉”,位不当[4]也。

【注释】

[1]晋:上进。

[2]鼫鼠:一种较大的田鼠,专门偷吃田中粮食。

[3]厉:严重,危险。

[4]位不当:此以九四之爻位爻象为说,九四以阳爻居于阴位,所以说“位不当”。

【译文】

九四,如田间的硕鼠一样得到长进,坚守正道以防危险。

《象传》说:“田间的硕鼠,坚守正道以防危险”,说明个人位置摆得不当。

六五 悔亡[1],失得[2]勿恤[3]。往[4]吉。无不利。

《象》曰:“失得勿恤”,往有庆也。

【注释】

[1]亡:消失。

[2]失得:失去与获得。

[3]恤:忧虑。

[4]往:进。

【译文】

六五,悔恨消亡,不必为得失担忧。往前进自会有吉祥,没有什么不利。

《象传》说:“不必为得失担忧”,说明只求上进自然会有吉庆。

上九 晋其角,维[1]用伐邑[2]。厉,吉[3],无咎。贞吝[4]。

《象》曰:“维用伐邑”,道未光[5]也。

【注释】

[1]维:通“唯”,发语词。

[2]邑:城邑。

[3]厉吉:虽然危险,但仍能吉祥。

[4]吝:艰难。

[5]光:光明。

【译文】

上九,长进至极,钻进角尖,唯有征伐邑国,虽然危险,但可转危为安,不会有灾锅,要坚守正道以防憾惜。

《象传》说:“唯有征伐邑国”,说明晋道之德未能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