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下坤上的“明夷”,从易学卦理看是火在地下之象,有如火山即将爆发,滚烫熔岩在黑暗沉重的地壳下聚集涌动,等待喷出地面之前那沉寂闷热的局面,一种易使人冲动受害而不得不防的形态。针对这种形态和局面,明夷的卦辞提出了“光明隐藏、易受伤害的时期,有利于艰苦奋斗走正路”的忠告。也就是说,在黑暗笼罩的时候,要明白时势,韬晦隐光,避害远祸,修养明德,以保持坚定正确的方向,继续艰难行进,这样做是有利的。根据易家卦序的精义,前进过快会受伤,所以接着晋卦的是明夷卦。疮痍就是伤害的意思。从社会规律看,在不利的条件下,尤其是在功劳威望突出、连连晋升、春风得意、位重权高、遭到嫉恨和打击时,不能不知道“明夷”之德。它知于明,行于隐,故也可将明夷之德称之为明德,或者隐德。明德与隐德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明而后隐,是真明善隐,隐而不害,不失其明;不明而隐者,虽隐而不明,德薄行浅;明而不隐者,遭害遇难,绝非真明;不明不隐者,则徒受其害。看起来,明夷之德主张的是明哲保身,似乎消极,但实际上是在政治、经济、军事形势不利时的一种积极保全手段,与“遯德”有异曲同工之妙。

明夷[1] 利艰贞。

【注释】

[1]明夷:卦名。卦义:光明消失,日在地下运行,黑夜,地下之火,明入地中,伤,灭等。

【译文】

明夷卦象征光明损伤,利于在艰难中坚守正道。

《彖》曰:明入地中[1],明夷。内文明而外柔顺[2],以蒙大难,文王[3]以之。“利艰贞”,晦[4]其明也。内难而能正其志,箕子[5]以之。

【注释】

[1]明入地中:明夷卦,下离上坤。离为火、为日,处于在坤“黑地”之下,因而说“明入地中”。

[2]内文明而外柔顺:这也是以“明夷”卦的卦象为说的。离表文明,坤表柔顺,离在下而坤在上,也就是离在内而坤在外,所以说“内文明而外柔顺”。

[3]文王:指周文王,曾经被殷纣王囚禁于羑里(今河南汤阴北)。

[4]晦:遮盖,隐藏。

[5]箕子:商朝贵族,曾向纣王进谏,结果反被纣王囚禁。

【译文】

《彖传》说:光明潜入大地中,象征光明损伤。内守文明的美德,外显柔顺的情态,可以承受大灾大难,当年周文王被纣王囚禁时即以这种方式渡过危难。“利于在艰难中坚守正道”,说明要收敛光芒,虽身陷萧墙之难而仍旧秉正守志,箕子就是以巧妙地隐晦自己的聪明才智而自守正态的方式对待困境的。

《象》曰: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莅[1]众,用晦而明[2]。

【注释】

[1]莅:治理,掌管。

[2]用晦而明:用韬晦而求明朗。

【译文】

《象传》说:光明潜入大地中,象征了明白夷难所在而远害避祸。君子当效法于此,在治理众人时大智若愚,从而更显出其道德的光明。

初九 明夷于飞,垂其翼[1]。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2]。

《象》曰:“君子于行”,义“不食”也。

【注释】

[1]明夷于飞,垂其翼:此“明夷”,指日落西山进入黄昏的时候。下离为难,上坤像野鸡一扇扬着的翅膀,而离下不见另一翅膀,因而说“于飞,垂其翼”。

[2]言:斥责。

【译文】

初九,光明损伤时飞翔,羽翼低垂。君子仓皇出走时,三日吃不上饭也不要停步。到了所去的地方,又受到主人的责备。

《象传》说:“君子仓皇出走时”,说明坚持正义而舍弃俸禄,不食不义之食。

六二 明夷,夷[1]于左股[2],用拯马壮,吉。

《象》曰:“六二”之“吉”,顺以则也。

【注释】

[1]夷:伤。

[2]股:大腿。

【译文】

六二,光明损伤之时,左腿受伤,靠强壮的马才脱离险境,可获吉祥。

《象传》说:六二的吉祥,是因为顺应局势而又能守持法则。

明夷卦图

明夷从卦形上看,上卦坤象征大地,下卦离象征太阳。卦象直观意义为太阳落入大地之下,失去阳光。这也是黑夜的形象。夷有毁灭的意思,太阳落入大地之下,意味着黑夜来临光明消失,因此卦名被称为「明夷」。

九三 明夷于南狩[1],得其大首。不可疾贞。

《象》曰:“南狩”之志,乃大得也。

【注释】

[1]南狩:到南方巡狩征伐。

【译文】

九三,光明损伤时在南方巡狩征伐,俘虏罪魁祸首。不能操之过急,这才正确。

《象传》说:在南方巡狩征伐表现出的志向,能够大施抱负。

六四 入于左腹,获明夷[1]之心于出门庭。

《象》曰:“入于左腹”,获心意也。

【注释】

[1]明夷:光明。

【译文】

六四,要深入左方腹部,探获光明损伤的内中情况,并毅然走出门庭。

《象传》说:“深入左方腹部”,是为了探获内中情况。

明夷箕子图

此图说明了光明受挫时的情形。从卦象来看,内卦「离」象征文明,外卦「坤」象征柔顺。内心明智并且外貌柔顺,这样的性格可以承受磨难。商代的先贤箕子就是在艰难困境中坚守自己的信念,并且把智慧德行收敛隐藏起来,在商王朝内部的患难之中始终能坚定志向。

六五 箕子之明夷,利贞[1]。

《象》曰:“箕子”之“贞”,“明”不可息也。

【注释】

[1]贞:纯正。

【译文】

六五,箕子在光明损伤时明智地避难,是有利而正确的。

《象传》说:箕子坚守正道的做法,说明光明不会熄灭。

上六 不明,晦[1]。初登于天,后入于地。

《象》曰:“初登于天”,照四国也。“后入于地”,失则也。

【注释】

[1]晦:阴暗。

【译文】

上六,阳光消失了,天黑了。起初升上天空,后又坠落地下。

《象传》说:“起初升上天空”,说明君子进仕,光明普照四方;“后又坠落地下”,说明君子隐退,违失正义的原则以至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