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既是形而下的器具,也具有形而上的深意,它被易家选作卦名,成为与除旧的“革”相对应的布新的象征“鼎”,构成了鼎新革故、相辅相成的哲学概念。而“鼎”之所以成为“布新”的象征,是由它作为烹饪器皿和国之重器的双重作用所决定的。
应该说,卦辞、《彖传》和《象传》所强调的都是一个意思。这就是,鼎新之举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故可一无阻挡。但对于具体实施鼎新方案的领导者来说,却不可以因此而掉以轻心。而是要如老子所说的“治大国若烹小鲜”那样,小心谨慎,谦虚柔顺,聚精会神地“烹调”,这样才能完成历史所赋予的鼎新革故的伟大使命。如果说鼎新时代需要有高尚的道德,那就是“鼎德”,也就是在鼎新时期迎风鼎立,当仁不让,点火燃薪,熬雉烹鲜,稳重谨慎,把握鼎新时机,精研鼎新谋略,团结鼎新志士,把鼎新大业推向胜利的高尚美德。
鼎[1] 元吉,亨。
【注释】
[1]鼎:卦名。卦义:革故鼎新,重器,取新,鼎立,鼎盛,鼎足之势等。
【译文】
鼎卦象征鼎器,至为吉祥,亨通顺利。
《彖》曰:鼎,象也。以木巽火[1],亨[2]饪也。圣人亨以享[3]上帝,而大亨以养圣贤。巽[4]而耳目聪明,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是以“元亨”。
【注释】
[1]以木巽火:鼎卦,下巽上离。巽为木,离为火,巽为入,因而说“以木巽火”。
[2]亨:同“烹”,烹饪。“圣人亨”、“大亨”中的“亨”与此义同。
[3]享:祭祀。
[4]巽:同“逊”,谦逊。
【译文】
《彖传》说:鼎器是一种烹饪的形象,将木材放入火中,可以烹煮食物。圣王烹煮祭品享祭天帝,又烹饪大量食物以供养圣贤良才。谦逊柔顺而能耳聪目明,以谦柔的美德前进上行,得居中正之位而又下应阳刚,因此至为亨通顺利。
《象》曰:木上有火[1],鼎。君子以正位凝[2]命。
【注释】
[1]木上有火:鼎卦,下巽为木,上离为火,因而说“木上有火”。
[2]凝:保持,坚定。
【译文】
《象传》说:木上面烧着火,象征鼎器在烹饪食物。君子应当效法于此,端正稳固身心的位置,严守自己的使命。
初六 鼎颠[1]趾[2],利出否[3]。得妾以其子,无咎。
《象》曰:“鼎颠趾”,未悖[4]也。“利出否”,以从贵也。
【注释】
[1]颠:倾覆。
[2]趾:这里指鼎足。
[3]否:丑恶,指污秽物。
[4]悖:谬误,违反。
【译文】
初六,鼎器的足颠倒翻覆,有利于倒出残渣污物。就像娶妾生子被扶为正室,没有灾祸。
《象传》说:“鼎器的足颠倒翻覆”,这还不违背常理。“有利于倒出残渣污物”,这是为了遵从新的贵人。
九二 鼎有实[1]。我仇[2]有疾[3],不我能即[4]。吉。
《象》曰:“鼎有实”,慎所之也。“我仇有疾”,终无尤[5]也。
【注释】
[1]实:充实的东西,这里指食物。
[2]仇:匹配,此指妻子。
[3]疾:病痛。
[4]不我能即:“不能即我”的倒装。即我,就是随我在一起。
[5]尤:怨恨。
【译文】
九二,鼎器内装满了食物,我妻有病,不能接近我,但仍然可获吉祥。
《象传》说:“鼎器内装满了食物”,说明谨慎前行较好。“我妻有病”,终将没有怨尤。
九三 鼎耳革[1],其行[2]塞,雉[3]膏[4]不食,方雨[5],亏[6]悔,终吉。
《象》曰:“鼎耳革”,失其义也。
【注释】
[1]革:失落。
[2]行:行动。
[3]雉:野鸡。
[4]膏:肥。
[5]方雨:一旦下雨。
[6]亏:少,损坏。
【译文】
九三,鼎器的耳柄脱落,移举行动阻塞,致使美味的野鸡膏脂不能煮食。一旦霖雨降下,悔恨消散,最终将得到吉利。
《象传》说:“鼎器的耳柄脱落”,说明其失去了本身存在的意义。
九四 鼎折足,覆[1]公餗[2],其形渥[3],凶。
《象》曰:“覆公餗”,信如何也。
【注释】
[1]覆:倾覆。
[2]餗:鼎中的食物。
[3]渥:沾湿。
【译文】
九四,鼎器折断其足,王公的美食全被翻倒,鼎器上油腻龌龊,有凶险。
《象传》说:“王公的美食全被翻倒”,说明德行浅薄而地位尊贵不足以使人信任。
六五 鼎黄耳,金[1]铉[2]。利贞。
《象》曰:“鼎黄耳”,中以为实也。
【注释】
[1]金:铜。
[2]铉:用于抬举大鼎的用具,状如钩,抬鼎时用于钩住鼎耳。
【译文】
六五,鼎器配有黄铜鼎耳,刚坚的铉环,这是顺利而正确的。
《象传》说:“鼎器配有黄铜鼎耳”,说明居中守正而获充实之利。
上九 鼎玉铉,大吉,无不利。
《象》曰:“玉铉”在“上”,刚柔节[1]也。
【注释】
[1]刚柔节:这是以上九的爻位爻象为说的。上九以阳爻居于阴位,有刚有柔,有如玉石,坚硬而又温润,所以称为“刚柔节”,意为刚与柔得到调节。
【译文】
上九,鼎器配着镶玉的铉环,大为吉利,无所不利。
《象传》说:镶玉的铉环高居上位,说明刚柔相济,互相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