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籍

《虞书》首四门[1]之辟,《周礼》隆三物[2]之升,斯选举[3]尚矣。自唐、宋来,专以诗赋、经义垂令甲,而科目之途,遂为后世所偏重。我朝取士大率由旧,而亦参用纳粟、保举诸法。两试而外,又益以武科,登进之阶斯已广矣。顾环人之通仕籍者,何寥寥不数见欤?良由俗尚委靡,而鼓舞作兴之力有未至也。兹故郑重分明录之如左,为后来者劝焉。志《仕籍》。

进士

张 安 成化辛丑科。知县。

举人

周 福 永乐癸卯科。仕至御史。

许 福 宣德丙午科。

赵 恭 宣德丙午科。参政[4]。

李 敬 宣德己酉科。

祁 寿 正统戊午科。

黄 理 正统甲子科。

李 寿 正统丁卯科。

韩 璇 景泰丙子科。

蔡 祯 景泰中式,科分无考。仕至提举[5]。

魏 琎 天顺壬午科。仕至通判。

张 安 成化戊子科。

道 泰 成化戊子科。知县。

董 绣 弘治己酉科。仕至通判。

魏 德 弘治壬子科。

李大芳 弘治辛酉科。教谕。

胡献金 正德己卯科。主事。

王育德 嘉靖庚子科。

赵维贤 嘉靖甲子科。

张凤翎 崇祯癸酉科。

李惟让 崇祯癸酉科。

国朝

金如玉 雍正壬子科,北榜[6]。现任三水县教谕。

蒋 鳞 乾隆庚午科。

贡生

郝 斌 知县。

魏 辅 经历[7]。

王 敏 知县。

田 春 知县。

齐 升 通判。

秦 犀 知县。

安居简 主簿。

张 理 御史。见《人物》。

许 骥 经历。

沈 吉 县丞。

任 重 知事。

慕 讷 吏目。

冯 哲 按察检校[8]。

潘 芳 主簿。

张 清 典史。

文 著 经历。

道 本 吏目。

李 温 知事。

张 升 县丞。

李 溥 通判。

叶 恭 吏目。

魏 钦 主簿[一]。

李 祥 训导。

王 瓒 检校。

张 恺 县丞。见《人物》。

张 翱 吏目。

董 诚 主簿。

张 哲 知事。

任 海 主簿。

施 得 检校。

石 钧 主簿。

周 肃 经历。

耿 瑛 教授。

李 干 主簿。

蔡时华 祯子。主簿。

缪 原 通判。

郝 昂 主簿。

魏 璋 吏目。

石 玺 通判。

李 道 经历。

方 缙 知县。

张维贤 知州。见《人物》。

张 伟 县丞。

纪大伦 主簿。

杨大经 训导。

李 杲 获鹿县丞。

贾鹏霄 知县。

张 玠 哲子。训导。

陈时中 训导。

李 栋 见《人物》。

吴 鉴 教谕。

常凤翱 教谕。

李如瑶 重庆通判。

李如琨 遥授冠带。

郭 衡 秦州教谕。

苗汝魁 滨州通判。

杨茂新 寻甸州[9]同知。

李 增 山海关同知。

刘 训 阳城县丞。

任秉衡 静乐知县。

陶 菊 洛阳教谕。

郭 杰 县丞。

李有宝 县丞。

孙衍庆 永平通判。

张四门 东昌通判。

郑思问 偃师县丞。

朱国珍 襄阳照磨[10]。

邵鸿烈 襄阳训导。

魏秉忠 县丞。

屠 宠 上苑县丞。

李敷荣 浚县丞。

刘泽泓 知县。

谷 登 西安训导。

郭永固 平定州判。

边关钥 考职[11]。

杨 荣 县丞。

赵 琛 知县。

曹 震 检校。

余 钦 照磨。

吴道显 中军[12]。

王绍业 浚县丞。

王绍彦 顺天经历,升济南令。

郭巩藩 中卫训导。

张宏道 武邑典史。

王梦熊 大使。

尹元臣 翼城典史。

国朝

刘星焕 利津县令,晋泽州牧。

吴国琦 秦州教授。

王体霞 葭州学正[13]。

杨绍起 茂新子,字孟绍。宜君教谕,升禹城令。

萧至和 州同。

刘应达 郿县训导。

吴震龙 平湖县丞。

萧始泰 永寿教谕。

郑畏天 神木训导。

常而奇 字君平。蒲城训导。

沈惟时 字西岗。米脂训导。

刘达清 三水、府谷两任训导。

刘本润 凤县训导。即达清子。

石震寰 字昆生。汧阳训导。

许维鼎 字金声。扶风训导。

郭希震 汧阳训导。

张尔敬 字严斋。

许 裕 字垂昆。

文 渊 字二酉。洛川训导。

李 椎 字佳木。略阳训导。

郭希宪 字景廉。

石维嵩 字一岳,震寰长子。高陵训导。

萧世准 字传一。

文以忠 字葵阳。拔贡。

杨 华 字子实,大伦父。

郑 晟 字西平。

石维恒 字四岳,震寰侄。白河训导。

石维泰 字二岳,震寰次子。

张文翼 字扶九。

方兆熊 字维祥。西乡训导。

萧芝生 字紫仙。文县训导。

郑怀清 字孝伯。乾州训导。

崔 岱 字五宗。

许世业 字建基。巩昌训导。

李国宁 岐山训导。

都有章 字鄙庵,安定训导。

冯虞基 字舜生,城固训导。

杨大伦 字叙公,永寿训导。

俄锡 字图南,咸阳训导。

李公谦 字天益。

郑 勖 乾隆元年恩贡,授县丞职。

赵从先 字心孔。平凉府训导。

郭宏勋 字辅公。

萧廷枢 字帝极。

郭钟瑞 字奇生。

都邦彦 字三英,有章子。

刘正国 字顺天。

李廷实 字君献。

许世廷 字卜年,维鼎孙。乾隆十五年恩贡。

张 环 字方侯。

郑应皋 字闻九。乾隆十六年恩贡。

赵位侯 字锡韩。

武科

进士

国朝

韩 璠 字伯玉。雍正庚戌科。钦点三等侍卫。

举人

朱从舜 万历壬子科。

张仰重 万历乙卯科。

国朝

赵 基 乾隆丙辰科。

冯自荣 乾隆辛酉科。

都云成 乾隆庚午科。

王 忠 乾隆庚午科。

李 植 乾隆辛未万寿恩科。

刘 僎 乾隆癸酉科。

杨大显 乾隆癸酉科。

【校勘记】

[一]原志在“赵琛”条下有“魏钦(主簿)”,与此处重复,属衍文,删去。

【注释】

[1]四门:明堂四门。明堂是古时天子宣明政教、接见诸侯及举行祭礼、庆典等重要活动的地方。《尚书·尧典》:“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孔传:“开辟四方之门未开者,广致众贤。”后遂以“辟门”指广开贤路,访求人才。

[2]三物:犹三事,指六德、六行、六艺。《周礼·地官·大司徒》:“以分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一曰六德:知、仁、圣、义、忠、和。二曰六行:孝、友、睦、姻、任、恤。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3]选举:古代指选拔举用贤能。自隋以后,选举分为二途:举士属礼部,包括考试与学校;举官属吏部,掌管铨选与考绩。

[4]参政:官名。明布政使司置,位布政使下,分左、右,掌分守各道及派管粮储、屯田、驿传、水利、抚民等事。

[5]提举:官名。宋始置,有提举常平、提举茶盐、提举水利等,其官署称司。元、明、清沿置。清文渊阁亦设提举阁事。

[6]北榜:明北京顺天府乡试录取的榜帖。

[7]经历:官名。掌衙门案牍出纳和管辖吏员、处理官府日常事务的官员。金始设,为枢密院、都元帅府等机构属官。明、清沿置,中央诸府、卫、司、院及地方布政司、按察司诸府均置经历,掌出纳文移之事。

[8]检校:官名。掌检校公事文牍。明六部、都察院、地方的布政司、按察司及各府皆置。

[9]寻甸州:明洪武十六年(1383)改仁德府置寻甸军民府,属云南布政司,治在今云南省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成化间改寻甸府。清康熙八年(1669)降为寻甸州,属曲靖府。

[10]照磨:官名。元始置,为掌管宗卷、钱谷的属吏。明于各照磨所置,掌文书卷宗。清沿明制。

[11]考职:谓胥吏服役期满考取官职。古代历朝京都和地方官署中,经办处理文书等事务的小吏称胥吏,亦称吏胥、吏役。胥吏在职为充役,役满后考职,合格者出任小官,不取者退役。

[12]中军:武职名。明总督、巡抚的侍从武官称中军官,省称中军。

[13]学正:地方学校学官。宋、元时路、州、县学及书院设学正;明、清州学设学正,掌教育所属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