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越

钱塘赵梦祥舍田碑记曰

予兹年六十有五矣忆自幼就傅读书禀资椎鲁比长习举业弱冠後始博一衿斯时父母俱存予切思稍得寸进荣我父母庶不负生育养之恩无如困踬场屋偃蹇半生俯仰之余愧怍良不浅也父卓斋府君於乾隆乙卯岁四月见背予仍偷生人世日惟以不得显扬府君为已恨嘉庆丙辰春予敬谨择地岁之十二月卜葬於留下大岭金钟山之麓母黄太孺人岁在甲子时年七十有七予常瞻依色笑窃见其精神康健饮食如常因欣然援例太学思就北试不期事未果而母病目且失明遂至抑郁成疾寿终於丁卯三月噫予之隐痛无穷期也戊辰冬合葬於先考之墓由是功名之心淡然矣予娶妇章氏身多疾病生一女後遂无所出父母在日屡廹予置妾以为後嗣计予私自叹曰我不能显亲扬名已为不肖予有後亦安望其贤且能也是以惟唯唯应命而终不果从岁癸酉十月予妇亦予亦急为之葬焉至此而子息之心更淡然矣而思之无名不彰无後不孝罪重孽深将何以逭因思予自兼经营数十载稍有积蓄予妇时将所有已赀集胞侄十余人一一酌量分与无忘一本余则留置田亩以奉祭祀惟是置田一事非诚实精明者未敢轻托是以旷延时日今春三月有同里徐公宗鲁於公诚天何公圣怀皆先考莫逆交不期而遇谈心永日见予郁郁而问焉予剖其心腹之事而告以故遂长跽请托此三人本乐成人善而又悯予志之肫诚皆嘅然诺何幸默叨庇佑不一月竟得绍兴府萧邑二十都白露塘邱家桥同在制字号内民田三十五坵计田九十二亩三分零六毫急来告慰予欣然拜谢日予之素愿遂矣微三君子之力亦安能玉成其事耶惟念向日所留存者因他用而不能满数予乃倾其所有以付齐田价当过完粮投纳契税共计制钱肆千捌百千文窃思田亩得之固难守之更难是以立愿将此田永远捐於西湖云林禅寺常住际此年丰岁稔每年得收县市斗晚稻租米壹百零壹石伍斗柒升以供大众一粥之助伏冀方丈届予考妣及予妇生忌日不忘超荐无负予志聊以报生育养之恩於万一云尔

嘉庆己卯四月八日梦祥记

禅祖

在瞻元禅师

苏州震泽县人氏自幼喜闻母氏口诵佛号至七八歳时亦能侍诵宿具善根人所不及年十歳自愿出家於龎山妙智寺依西岚老宿为师嗣受具于云林巨涛老人并传心印千七百则公案一一深究于乾隆十八年继主法席七载蒙高宗纯皇帝幸寺赐紫衣一袭及香金等师兼善唫咏诗稿语录若干卷皆未付梓世寿详於塔铭塔建北高峰麓名曰耐亭塔所同门弟宣信为之铭

禹传源禅师

海甯州人氏出家于本州崇寺幼而頴悟究习儒业博通释典年甫弱冠蔬食布衣誓为佛子父母许之後舍俗出家持戒律从巨老人咨受禅理於乾隆二十四年主持方丈二载退居静室有年终日禅课之余吟哦为乐事嗣法者十余人所着诸稿弟子俱欲付梓师怏怏然曰昔初祖东来不立文字我等如许饶舌恐为後人覆酱瓿耳遂不果其事乾隆某年秋忽示徒曰我所愿归安养耳饮食顿减至旬余书毕弹指而逝

印圆泉禅师

湖州府乌程县沈氏子出家於云林祗园房年满二十受具後心专戒律日益精究惟蒲团竹椅作为消磨岁月工夫巨祖延为首领乾隆二十五年推举直指堂头四载退居本房寿得古稀结跏而逝

玉山琳禅师

苏州府吴江县人氏出家于全福寺受法于巨祖凡寺中首领一一网维机锋迅利得巨祖奥旨可称入室弟子乾隆二十八年春云林虚席蒙浙江抚宪熊公文武各宪阖郡绅缙洎两序大众公举主席据室云者是我乃祖乃父拈乌豆子换人眼目凭他道德力挽颓纲重光祖道之所情知今日回避不及又被业风吹转露头露面承伊嫡派儿孙不敢攺腔换调若是依样胡卢一向目视云霄从不辜负自己拈主杖喝一喝云试看拔劒搅龙门下座三十年闰二月十日蒙高宗临幸寺中迎銮赐物件时奉各宪兼任法喜寺师以事繁辞院闭关习静三间茅屋七破蒲团於三十七年夏法兄淡山和尚告退院事两序大众复请主持兹寺三载嗣法徒十有余人着有玉山语录行世寿得花甲余塔建本山

淡山旵禅师

南京江甯府上元县人氏出家于万寿寺工诗书参访名山至云林适巨祖上堂垂钓师礼毕遂问鹫峰能飞来因何终日不动答云等个人来进云何时飞去答云大事未明又进云初祖一苇航来不立语言文字今日和尚有何法说答云提起提起放下放下遂礼谢云天人一切皆欢喜昼夜六时恒吉祥侍巨祖为记室数载得卢行者舂米工夫巨祖授衣钵传为三峰五代孙也笃意释典暇攻儒术於乾隆三十五年住持方丈三载一日索笔书云生也空来死也空不知南北又西东泉台不论贫与富只问阳间六字功掷笔而逝

灿光照禅师

湖州府人氏出家于仁和县满月庵少游京师乾隆五年蒙高宗开建皇坛授戒师遂圆具也嗣後出都至云林巨祖授职多年凡诗书佛事皆出师手为嘱咐乾隆三十九年主席方丈至四十七年重修大殿而辞院事嗣法徒三十余人未祝发徒皈依云集後得无疾而终

显微慧禅师

嘉兴府石门县董氏子出家于杭州府仁和县下水陆寺依彻源老和尚脱俗受大戒於云林灿祖於禅二宗参访殆徧遂得灿祖之衣钵职任班首乾隆四十七年主持方丈至五十一年退院本寺静养有年无疾示曰两拳打破尘埃扰一杖曾挑芒履归结跏而逝

大千禅师

讳重照号竹堂海昌许氏子也披薙於永福寺乾隆丙午主讲云林得法于澹山旵禅师庚戌年恭逢高宗纯皇帝八旬寿诞奉抚宪奏明进京祝寿敬礼无量寿佛忏钦赐藏香福字黄縀等物辛亥孟夏退居滴翠轩圆寂於嘉庆十二年六月十九日酉时距生於乾隆甲子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午时寿六十有四

振修瑞禅师

海甯州人氏出家于萧山县关帝庙得在祖心印於乾隆五十六年主席方丈至五十八年退院辞众念佛而化

元瑞密禅师

嘉兴府秀水县人氏出家於如寺记莂玉祖自幼一目数行颖慧过人本分以外兼工书画乾隆五十八年两序大众恭请主席两载凡笔墨不轻为人作世故罕见寿得七十有三嘉庆六年秋偶得微疾月余具浴更衣书曰

父母未生以前 不知何形何迹

父母生以後 今日临命呼吸

任他黄金尊贵 总不如南无阿弥陀佛

书毕趺坐而逝

德恒恩禅师

嘉兴府石门县蒋氏子儿时聪慧异常稍长父母愿舍出家于杭州仁和县仙灵寺依师肄业常於经忏句中领妙旨年壮至云林受具足戒留常住授头首之职暇惟静坐观心故凡所作绝无轻忽因嗣印祖之法于乾隆六十年凭众推出为法王座主在位未及一载因其专任治生故多劳悴遽忽示疾抺浴更衣索笔书偈曰

一三五七九 生死如翻手

去来无所从 虾跳不出斗

书罢掷笔而逝

志安秀禅师

浙江湖州府归安县人氏出家于本县正福寺依师现僧相年二十余来云林受戒发明毘尼大义自甘苦志不忍踰矩留於常住执事多年无犯得禹传老人导其入室亲为印证于嘉庆元年主持方丈三载嗣退养於千佛阁师深心浑厚本分之外不加毫末老囘正福寺遂终於二十二年寿年五十有九嗣法众门人迎龛归云林塔建北高峰麓

道隆觉禅师

嘉兴府桐乡县王氏子从幼出家杭州钱塘县云林寺祗园房依师习禅岁壮在本寺圆具因人才出众心志不凡遂得禹祖付受心印於乾隆五十年适上天竺法喜寺虚席蒙各宪点充此任至嘉庆三年兼摄云林方丈至四年示疾年寿六十有四

心安中禅师

浙江湖郡乌程县翔翱村王氏季子生於乾隆九年九月十六日子时甫生三岁时喜趺坐合掌有韬光位三师过其门见而异之谓其父曰此子大似佛门种子他日定为梵天之精进幢也父曰稍长当舍出俗至年八岁果来从位三师出家至十八岁除染依师讲习有年仅明心地俄承外护崇奉重新韬光寺貌寻受戒于报恩寺弼山和尚归受云林显微老人之法至嘉庆四年四月众推主席兹寺方丈後仍退居韬光於十一年正月二十一日沐浴更衣命门人辈焚香点烛趺坐合掌念佛至戌时奄忽而逝世寿六十三岁僧腊五十六岁龛葬於龙门山

德山如禅师

湖郡归安李氏子出家於邑中宝寍寺依性荣老宿薙染後住云林参显微慧禅师有年遂嗣授记莂於嘉庆四年夏蒙大中丞玉公举主兹寺方丈轮奂重新禅门振作後退居本寺至道光元年十二月十六日偶染微疾旬余起作偈云

六十六年飘荡 前後中间一样 若道今归何处 龟鼈缘墙而上

掷笔而逝嗣法者十有余人塔建於龙门山麓

性宏润禅师

心在和尚法嗣嘉庆十年主持方丈半载余

净一禅禅师

浙江严州府桐庐县人氏出家于环翠庵受嘱大千照老人于嘉庆十年主持方丈三载退养於观音殿示疾于二十二年

若水来禅师

江南徽州府歙县刘氏子壮年厌弃尘俗愿入空门来依云林元瑞密老人薙染於本寺具戒自肯深研律中义味故诵戒不辍而兼潜心宗承密老人之咐嘱于嘉庆十二年大众请接云林方丈之位初则坚辞三请而後勉然从之无何嫌住持事繁心向外应恐失内照之功十四年退而养静於慧日塔院昼夜精修㴱得念佛三昧嗣因身力渐衰自知幻躯将应脱落遽于道光元年辞世寿六十有六召门弟子遗嘱後事羣弟子问曰师今弃此何归答曰无明暗处声绝而逝

品莲月禅师

号藕船江南扬州府江都县徐氏子一十八岁出家年满二十来云林求戒戒相圆坚持无犯穷研典竟入悟门其所工兰竹㴱得所南翁之旨时与笔墨交者惟扬州八恠之一吴贯之名唯者是也师兼精琴理其所作诗咏书法别有逸趣依志安秀老人而获证也於嘉庆十四年众举主持方丈於十六年退养于千佛阁禁足礼华严经禅课之余惟翰墨鼓琴为乐耳且得禅理功深心多解脱故所有诗句语录均不收集潇洒一生临终谈笑而逝寿年六十有六

惠周慈禅师

浙江嘉兴府石门县王氏子出家于本县羔羊寺东房依师修学寻至云林受具足戒任寺职苦志心炼磨有日彻悟无生之座也师条陈得绪导众有方其风范之规堪绍隆三宝旋退居於十八年惟日以礼诵亦解吟咏时能觅句自遣于道光五年示疾召门弟子曰吾欲化去尔曹切勿悲伤口音才绝撼之不动而已逝矣寿六十六岁

朗缘和尚

讳律杲德恩老人法嗣於嘉庆十八年住持方丈三载现住法喜寺方丈十余载

定莲凝禅师

浙江杭州府余杭县严氏子自幼出家于本府钱塘县集福庵依师讲修忏法而兼及经年余二十来云林授三坛大戒遂留职事一心勤绝无挂误余闲神留宗一日静坐忽嗅罏香恍然而悟曰者个元在这里得法於惺一初老人於嘉庆二十年绅耆洎两序延请而登兹寺方丈位也于二十一年登座说法辞众化去寿五十有六

研庵和尚

详後

德慧明禅师

江南常州府宜兴县刘氏子幼喜净二十二岁父母双亡舍俗出家於本府荆溪县六峰庵亲师五载稍会禅理具戒于江府丹徒县金山江天寺归辞师来云林挂搭遂授职多年嗣承大千老人之法参叩緜密顿明心地旋陞座于嘉庆二十一年间蒙抚宪杨公命任住方丈仅於本年冬身亦无病将知湼盘召众示偈曰

唯此一事实 心迷难着迹

余二则非 尘空无分别

寿年六十有六

圣川禅师

浙江嘉兴府桐乡县沈氏子幼依本省杭州府钱塘县昭庆寺经房性谦师出家壮诣云林学律忽悟三千威仪八万细行均从律起上来诸大祖师无不以此精进而得成道者自此醉心律部虽力殚神疲不改初志俄因若水泉老人知是法门龙象授与衣钵于嘉庆二十一年大殿被灾後方丈虚席迨於二十二年春蒙各宪之命而任方丈之职自此日夜周章计建大殿行疏叩十方于二十三年冬蒙内庭恩赐帑银壹万两钦命重建又感赵檀越愿舍斋田九十余亩其志固在复兴身任过劳日渐减膳谁知大愿难酬竟於二十五年冬病入膏肓而召大众说辞世曰

者个原无名相 能为法王大将

面南观北工夫 此日始知方向

说毕右脇而逝

心在□禅师

印圆老人法嗣於乾隆五十一年住法喜寺方丈五载

心一□禅师

大千老人法嗣於嘉庆四年住法喜寺方丈四载

友三戒禅师

显微老人法嗣於嘉庆七年住法喜寺方丈十一载

竺轩安禅师

法嗣住安隐寺方丈数载

宝林监禅师

浙江嘉兴府人氏幼通儒释之典壮则负笈来云林具戒依玉山老人座下扣决心要而得通明一切遂承嗣也余闲工写梅兰亲受一泉老人指示而得画名後於乾隆五十五年出世主持胜果寺方丈至嘉庆十年退院寿七十岁将衣钵付与品高

品高峰禅师

兼命继主其席师俗杭州陈氏子承师之学亦善画梅故得师资道合所谓明月梅花师若弟子也於嘉庆二十五年退院於道光元年患疾不起服药罔效而终世寿五十七岁

道先悟森禅师

松江府华亭县陈氏子性多静默雅喜坐禅师与怀老人参论个事颇为称理遂受记莂也旋将远近同志知是禅门饱学内外首领无不纪纲辞怀老人参访名山十有余年嘉庆二十年间复来云林延为首座之职凡冗中佛事皆师秉拂也师静养於普贤阁除佛事以外终日杜门不出着有诗稿语录若干卷忽于道光九年九月四日索笔书偈曰

这一队无用汉子 在人间六十六年

将千七百陈烂葛藤 覆去翻来 言三语四

咄 今朝撒手归西去 两袖风明月囘

寂然而逝师法嗣见初号懒堂精篆刻晶玉陈㬅生司马甚契之

体纯大师

讳洁号粹白江南吴江县柳氏子自幼出家於云林妙应阁依昇达象禅师脱白後随师主席京都方丈日结诗社与名士大夫往还唱和至道光初年南还养静本房凡故旧出京过访辞不纳惟浙将军萨宥阿常许过从而请决禅要也然师与小学诚相埒师诗酒生涯着名寰宇师则性心无碍枯寂空山世谁知之哉于六年夏减膳旬余遂作偈曰

卌年功德两茫然 想被前程业识牵

今用金刚王宝剑 一挥斩绝死生缘 生来死去总分明 老病犹能自遣情

忽地一声参已透 便应一一了无生

一点向人瞒不得 石龟脱殻事何如

可堪常口光中乐 定里身心了幻虚 万事云烟荣[目*禹]眼 百年荣辱不关心

平居自信尘缘净 久约慈航直到今

灵明湛寂家中宝 罔象捞空海底针

纸上任君拈颂得 圆机逗彻意何深 松鬣惊风鸣万壑 梅梢得月影逾幽

缘心若不离缘影 何啻虚空钉橛头

毕泊然而逝年六十有六

古塔

巨涛果禅师(塔在寺中慧日院)

在瞻元禅师(塔在天圣院东侧耐亭塔)

禹传源禅师(塔在龙山麓联辉塔)

印圆泉禅师(塔在龙门山)

玉山琳禅师(塔在龙山麓联辉塔)

淡山旵禅师(塔在龙山麓联辉塔)

灿光照禅师(塔在龙山麓联辉塔)

显微慧禅师(塔在龙门山)

大千照禅师(塔在龙门山)

振修瑞禅师(塔在龙山麓)

元瑞密禅师(塔在方丈後山)

德恒恩禅师(塔在龙门山)

志安秀禅师(塔在龙门山)

道隆觉禅师(塔在龙门山)

心安中禅师(塔在龙门山)

德山如禅师(塔在龙门山)

性宏润禅师(塔在龙门山)

静一禅禅师

若水来禅师(塔在龙山麓)

品莲月禅师(塔在龙山麓)

惠周慈禅师(塔在龙门山)

定莲凝禅师

德慧明禅师(塔在龙山麓)

圣川禅师(塔在龙山麓)

有三戒禅师(塔在龙门山)

惺一初禅师(塔在龙门山)

(三十四世 尚)巨涛果 灿光照 显微慧 心安中

德山如 见能谦

有三戒

玉山琳 宝林监 品高峰

元瑞密 若水来 圣川

在瞻元 振修瑞 惠周慈

(三十五世 德) (三十六世 重) (三十七世 律) (三十八世 仪)

印圆泉 德恒恩 朗缘果

心在□ 性宏润

淡山旵 大千照 广浩海

惺一□

净一禅 定莲凝

德慧明

新明诚

禹传源 志安秀 品莲月

道隆觉 竺轩安

□□□

世系图

释达受(六舟)

三峰支派为汉月藏禅师由江苏之虞山三峰至云林自立之门也故曰三峰家自藏祖以下法派孙厉两志已载各有失收因世远年湮无从细询备载今从巨涛和上之下始分为六支定例充此任者由六支议举六人拈阄以定甲乙轮流继主是席此世系图凡直綫下者俱是六支正宗綫之偏傍下者或分出别院者主席或寺所属院者主席以及将来俟阄者此三等皆书小字别之凡同仪字辈顷就知者录入余俟再补

住持年分

巨涛(雍正十年接乾隆三年复住十八年退)

在瞻(乾隆十八年接二十四年退)

禹传(二十四年接二十五年退)

印圆(二十五年接二十八年退)

玉山(二十八年接三十五年退三十七年复接三十九年退)

淡山(三十五年接三十七年退)

灿光(三十九年接四十七年退)

显微(四十七年接五十一年退)

大千(五十一年接五十六年退)

振修(五十六年接五十八年退)

元瑞(五十八年接六十年退)

德恒(六十年接本年退)

志安(嘉庆元年接三年退)

道隆(乾隆五十五年接法喜寺方丈嘉庆三年退本年接云林寺方丈四年亡)

心安(四年接本年退)

德三(四年接九年退)

性宏(九年接十年退)

静一(十年接十二年退)

若如(十二年接十四年退)

品莲(十四年接十六年退)

惠周(十六年接十八年退)

朗缘(十八年接二十年退)

定莲(二十年接二十一年退)

见能(二十一年接二十二年退二十五年复接)

德慧(二十二年接本年退)

圣川(二十二年接二十五年退)

素风(二十五年接本年退)

以上诸方丈接退年分系查万年簿碑记以此为准也

云林寺续志卷三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