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湛同明伦原辑

通渊同实懿重纂

形胜

吴山又名七宝山突起会城东南隅緜亘数里逦迤而西蹊迳幽邃峰势秀削凭虚却立左吞江光右饮湖绿风帆隐现於林隙游舫荡漾於岩坳前则雉堞横云缥缈如带後则岭如屏幛青围翠绕盖奥如而具旷如之观不独为兹山之冠两峰三竺未便过之其天设地成之胜有足称焉志形胜

山在郡城内七宝山西南隅左江右湖面坤负艮东则橐驼岭下抵清屏山西则铁崖岭北则紫芳岭下抵郭璞井南则崇墉百尺列若屏垣幽深静谧迥隔嚣氛诚胜地也

凤凰山脉来自天目为郡主山昔人所称龙飞凤舞到钱塘者城踞凤凰左翼城内诸山缘祀泰伯伍员总谓之吴山

云居山在杭州城西南隅面圣湖倚枫林颇称佳境(杭州府志)

三台石

位置端拱俨然列宿

三台石记

(荆门)胡作柄

三台石为云居寺十景之一访之僧辄指寺西南隅谓石在山巅路险仄皆闻其名未尝至其地也夫泰华嵩衡之高人往往蹑层峦临绝巘矧跬步之前数仞之势僧乃惮于游乎遂独步寺门外厯磴十余级稍折而西觅径而往是时午日当天清风拂地不数百步见所谓三台石者石斜对上方庵後枕女墙左挟西湖右瞰钱塘江如剑戟列如虎豹伏高下其形其数有六昔之人盖尝徙倚攀摩锡以嘉名厥後继踵者少徒付之荒烟蔓草厯岁经年曾无有过而问焉者岂非石之不幸欤虽然天下事亦何常之有不有余今日之闻其名欣然造其地不假宾朋之从不待盃酒之携相与惝恍流连而不能已已耶又岂非斯石之重幸与独是三台者斗魁之下有六星天下治其象平所谓泰阶平是也世人且以比三公之爵兹石何以名耶星宿之精下而为禽为兽陨而为石岂山三台之星有时陨耶抑其精之所流耶以其数六两两相对象於台星故名之耶求其故不得乃凭石而寐忽有谓予者曰子不记五云多处是三台之句耶名石之意是使人触於目感於怀而不禁望阙怀恩之思也予遂恍然而寤见有人立麓下是岂梦中语予者耶谛视之则上方庵之树影着墙耳渴甚掬水饮之若饱因思明月之下携斗酒面石而饮岂不对影成九人耶遂与石订再来之盟踏夕阳而归寺

三台石

释实懿(云巢)

三台异顽石 间气结漓岏 峰峰距咫尺 朵朵空中攒 象纬绕山灵 列宿旷奇观

秀削高城上 清风落暮寒

江棂石

高数丈屹立城隅洞穴玲珑瞰望平沙极浦有如窗牖江棂之名以此

龟石

规圆二丈余色缁而润皴以细纹断续如卦形首昂背俯状甚肖

朝阳洞

在岭上吸受朝晖通明晃耀故名朝阳

吕字岩

在东岭之阳立石数仞洞穴双朗上小下大有似吕石字

圣水岩

在紫芳岭半有巉石突兀高大约四五丈势若垂云下有潴水停泓冬夏不耗今则为崩土所淤矣

三佛泉

昔中峰和尚辟地夜见草莽中碧色光起得古井浚之获三石佛首相庄严泉亦甘冽元巴西邓文肃有序铭见杭州府志

三佛泉记铭

文原

三泉在七宝山云居庵沙门指月所浚也庵始湫溢延佑丁巳扩而大之夷高就深出土盈尺得古井甘而易涸岁甲子复深之去木与石复得眢井甓甃坚完距地余四寻寒泉芳冽汲用不竭越有神异见石佛首三诸相具足於是续以贞珉涂以黄金诸比邱众恭敬围绕叹未曾有已而邓艾文原为之铭曰

我观大地 积水所载 孰疏凿是 太虚无外 掘地及泉 视之萦带

如履冥途 破诸障碍 其源渊谷 其泻湍濑 不止不流 以与井会 瑞相现前 示我三昧 彼坏者石 实相不坏

是实相改 偏河沙界 以一勺甘 除世浊爱 是相是水 无在不在 我作铭诗 以惊盲瞶

一滴泉

在山之东石上有苏轼钱勰江公着柳雍元佑六年三月七日记又东坡刻诗于旁今模糊不能识

题一滴泉

苏轼(东坡)

一庵高隐古城边 半是山林半市廛 月色透窗霜满屋 卧闻宰相去朝天

释德一(达方)

石泉分圣水 一滴似曹溪 味得高僧别 名从学士题 苔痕浸墨润 云影拂岩低

倚竹长吟罢 城乌月下嗁

释实懿(云巢)

为觅源头叩竹扉 深林空翠湿人衣 石含米芾三生秀 泉落曹溪一滴微 掬到掌心清更彻 尝来舌本味还稀

闲寻学士留题处 断壁荒凉烟雨霏

烧香洞

三字勒石洞侧疑古多烧香於此

枫岭

高峰突兀老枫百株森然围绕每一登眺则阖郡形胜俱在睫下

建置

夫把茅盖头便开净域双树说法成丛林则地因人着不信然耶溯唐咸通间道膺禅师杯渡西江锡飞东越入七宝山爱其峰峦深秀林木茂密结庵禅诵颜曰云居洎宋佛印迄今中峰选佛场开宗风益扇易庵为寺金碧辉映於岩壑闲缁流问道胜侣题襟厯数百年无不知有云居之胜者然则夷茀而基拨云而庐缔造之始其可略而不着使後之人无所考哉志建置

唐咸通中禅师道膺云游来杭爱此山麓之胜就树结庵颜曰云居盖参学于豫章云居山仍以二字名庵志不忘也

宋元佑间佛印禅师见圣水岩林幽胜远隔尘嚣乃安禅以圣水名其寺

元初兵燹隳废住山指月禅师谋新之躬请普应国师中峰和尚讨寻旧迹芟去荒芜重建前後殿宇方丈僧寮廊庑毕具大众云集复成丛林名与五山十刹并列赵孟頫手书云居匾额及净土诗迄今碑勒犹存

明洪武二十四年奉旨归并天下寺院浙江布政使王钝遂将圣水寺并入云居庵奏闻赐额云居圣水禅寺嗣後素庵朴禅师始建观音万佛等阁

成化丁亥毁于火素庵徒文绅首倡鸠工四方乐助复建大雄宝殿琳绀庄严百废具举有逾昔观落成於丙申之秋

宏治乙卯比邱道孜募缘重修海盐沈衡有记邑人沈源篆道孜立石

寺墙周数百丈以近阃司署(今改为学院衙门)厯任都师惑形家言禁不使筑康熙四十三年巡抚张泰交知府张恕可始断令寺僧曙升心学复筑之盐驿道高熊徵为之记刑部侍郎高其佩跋并勒于石

寺自宏治至今几三百载殿堂寮庑日就荒落其存者具书於左常住祭祀法产并附焉

山门

一楹坍废已久乾隆乙酉云巢募修

天王殿

三楹高三丈七尺现大庄严额渖阳李之粹书

对联

禅心正与天心合

国法幽将佛法扶

佛生西域 祥光现於周朝

法东流 金像梦於汉帝

禅堂

三楹高二丈一尺

斋楼

三楹俱在天王殿之东今废

中峰塔院

三楹内瘗中峰祖师爪发舍利有觉照堂额云间徐朗书乾隆己巳外麓仑山修

对联

天目同源 舍利放光照法塔

云居分派 净土留偈镇名山

幻住十四世孙实懿题

游云居寺礼中峰和尚发塔

厉鹗(太鸿)

幽磴无人行 露藓绿相待 倚山为女墙 春物见爽嵦

丛深鸟嘤嘤 沙崩石磊磊 长廊据寺胜 酌泉散忧痗

恭闻大导师 喦畔藏落彩(唐净业法师《塔铭》:「高宗忌辰 方阶落彩。」)

作礼向闲房 真风故常在 选树坐移阴 仰看云意改

游云忽东南 遐心渺江海

同作

(上虞)石文(真石)

春雨回荒姿 余寒晴复阴 逶迤步石径 禅室来幽寻

众山已秀发 绿浅未满林 绕寺雉堞壮 入门台殿森

阿师久西去 遗屐犹至今 妙相渺难睹 默契情更深

合十向云际 恍闻净土吟 四体岂无爱 诸妄惟灭心

缅彼绀螺色 香土岁月沈 但余烟草碧 如丝缘塔侵

平生慕禅意 苦为饥火燖 焉知此僻境 修廊静愔愔

闲闲湖上景 悠悠南山岑 鉏声编芳野 微风怱钟音

暂憩如有会 虚寂归冲襟

按:莲池《续高僧传》云:「徧阅中峰《语录》实未至杭。圣水,盖其弟子习静之所。」然中峰题《东坡大悲像记》後书云:「元至正题於圣水岩」则住云居,盖可信矣。

前殿

三门三楹

长廊

一带西麓、内麓、外麓三房之廊,一名看月廊。

长廊纵步

方九叙

尘外烟峦倚碧空 回廊宛转度晴虹 楼台近寺澄湖接 杖履疑将法界通

拍拍湖波遶郭长 霏霏松雨洒衣凉 寻山踏遍西湖路 谁解烟霞属上方

题长廊

(四明)屠隆(纬真)

烟峦最深处 幽鸟嗁空山 日暮蝉声急 松高鹤梦闲 鱼舟花里出 僧屐雨中还

客去禅逾寂 焚香独掩关

步长廊

(西安)张文价(少谷)

往来高兴发 还共步长廊 何处石泉响 半堦瑶草芳

孤云护巢鹤 初月满绳牀 供客足清茗 何妨言笑长

长廊雨望南屏

释篆玉(让山)

蒙蒙一湖雨 倏忽镜乍函 散入薝卜林 盈耳鸣松杉

复岭賸斜照 倚天青巉巉 宛如井西画 眼渴萦秋馋 澹远总诗思 凉气归单衫 云亦作幻住 同我还重岩

(寿春)释净泓(笠江)

在山云与住 出山云与游 随云意自适 迳折屡小休 石壁澹素晖 夕照上帘钩

羣彦欣所谐 爽气横清秋 骄雷载云起 白雨满山楼 迷蒙湖上山 远带岚光浮 花气静不飞 余滴响深楸

新凉快披面 一听清溪流

释实懿(云巢)

结庐恰山凹 面面岚光连 万象媚舄下 一榻卧峰巅 支许不费招 共咏长廊前

古迹瘗舍利 时或吐云烟 俯仰感今昔 六百有余年 雨声倏西来 云气霾大千 一望尽模糊 万物无媸妍

如窥米家画 泼墨空中悬 如听陶公琴 会心在无弦 须臾忽开霁 凉意归枯禅 消除烦恼障 结习清净缘

秀色接西爽 双镜明湖鲜 峰峰新出沐 朵朵青插天 塔影挂残照 钟声起幽岩 栏凭湿翠里 大家耸吟肩

长廊夜月(六字诗)

实懿

修廊最好明月 清辉上我香台 双镜湖头映出 四更山顶衔来

照眼金波影动 会心玉叶云开 宿鸟一声岑寂 松阴又转莓苔

西麓房

素庵朴禅师

宿西麓

释法聚(玉芝)

远径通深麓 斋居小更幽 松声四壁雨 湖影满牀秋 世路迷真境 僧缘息妄求

开门渔篴近 明月在沧洲

白云虚阁倚西岑 幽兴撩人不倦寻 钟声已忘城市近 松萝忽见寺门深 千峰落日鹤相语 一树梅花僧独吟

莫谓烟波总游事 半湖春月共禅心

宿西麓

朱朴(西村)

平生乍识云居寺 便欲题诗满石房 千顷翠涛欹短帻 两峰斜日据匡牀

未经霜树黄兼绿 不出山僧老更苍 西阁夜凉清事足 一镫疏雨漏俱长

西麓山房

陈监(句溪)

门开苍壁山气佳 千树万树生莓苔 堂虚白日有云度 地远青春惟鸟来

石磴阴浓展孤岫 林麓声动喧风雷 犹记翻经待明月 还从树里筑高台

过西麓山房

(钱塘)秦舜友(冰玉)

重湖浮树杪 短径出城头 千步回廊寂 双扉傍竹幽

峰阴衣上合 云气座中流 茗碗烹春雨 因贪佛日留

东麓内房

用彰绅禅师素庵朴禅师之徒秘山堂额西湖毛奇龄

重访素庵不遇

姚汝循

两度相寻竟不逢 孤云何处觅行踪 禅关深掩长廊静 积雪时飘窗外松

赠内麓笑云上人

马三才(松里)

客子乘闲策杖藜 白云深处访幽栖 相逢得共高僧语 一笑还看过虎溪

赠笑云

释方泽

白云层叠卧青山 似与山僧伴掩关 薄暮偶然飞出岫 飞扬不及在山间

有时飞度海门秋 苍狗青虬幻未收 何似衲僧岩岫里 身心不动万缘休

东麓外房

守泉兼禅师用彰禅师之孙

外麓山门联

莲社临湖 三竺月波浮槛白 松关拱堞 六桥烟翠叠堦青

天医院联

橘井泉香 大地无心融圣水 杏林花绽 阳春有脚遍吴山

俱实懿自题

芝桂堂额联

赵苍璧书

仁术通禅理 祗园杏林

趺翠山楼

清明日趺翠山楼同人访风远心学两上人

(湘潭)陈鹏年(沧洲)

绀宇吴山山背开 重湖镜里见莲台 六朝僧向云中老 三笑人从雨後来 丈室优昙香佛骨 残碑松雪护春苔

依然空翠寻趺坐 欲酹陶潜酒百杯

广陵一曲起湖波 石鼎联吟绕荔萝

座上茶瓜分供养 岩前花雨足婆娑 十年取相君何妄 半日浮生我觉多 不负清明芳草会 春泥滑滑亦频过

张愈奇(退庵)

纡折峰阴古殿闲 一林空翠湿香台 流云出岫飞还住 小鸟呼晴去复来 石碣囓残埋贔屭 虬根趫出走莓苔

招闲暂憩清凉室 莫戒深杯与浅杯

山城高峙枕晴波 一片岚光净碧萝

峰外有峰无障碍 客中忘客任婆娑 冰弦忽泻流泉出 竹阁遥分夕照多 为问探幽何所得 远公许我日相过

赵瑜(瑾叔)

云山别自一天开 望里湖光倚镜台 僧在幽篁趺翠坐 客从高顶踏青来 过头藜杖拖烟雨 着脚芒鞋没藓苔

正是使君佳兴发 况逢令节喜传杯

倒泻珍珠泛绿波 携琴直上共披萝

梵宫钟磬连鸳鹫 汉殿云霄傍馺娑 叠石栽花闲不少 焚香煮茗癖何多 青山方外无宾主 此日疎狂兴莫过

释德言(心学)

入望湖光万顷开 东邻近接大观台 未随支遁栖山去 何幸元龙带雨来 曲径春深余碧草 闲房昼静长苍苔

清风拂面情无限 幽意惟将茗一杯

怀清江水静无波 蹑屐佳辰问碧萝

兴逐仙桃花灼灼 湿沾春服雨娑娑 鸣琴试借青霞起 积案吟成白雪多 他日庙堂回忆此 湖山依旧待君过

前题追和

实懿(云巢)

寺界湖山道祖开 一层楼阁一层台 蘸波鸥影拖烟起 滴翠山光拥塔来

舍利香云留净域 牟尼花雨护青苔 红稀绿暗春将老 自煮林间陆羽

平湖如练净鸥波 筑得松寮覆绿萝

岚气湿衣山黯淡 春光媚眼树婆娑 雨鸣竹屋跳珠急 烟锁蓬门插柳多 遥和杜陵人不见 莺花岁岁带愁过

释明浦(静安)

绿玉几前双镜开 西湖图里着楼台 暗连竹阁云同住 响入山楼雨欲来 令节客应吟白社 闭关人不踏青苔

风流硕彦今何在 想像花闲啜茗杯

心如古井水无波 毳衲芒鞋隐薜萝

题遍烟霞时变化 读残碑碣日摩娑 七条弦上知音少 一盏灯前感慨多 忆昔踏青陈迹杏 多情惟有燕来过

秋夜宿趺翠山楼

金吰(闻石)

星河晳晳破雷车 坐绕龛灯午夜余 熠燿光微风淅沥 虾蟇更静树扶疎

人怜犵猓愁非类 水瘴牂牁叹索居 何幸家山仍落手 消除药裹接襟裾

戴廷熺(鹂亭)

雨过凉影落禅关 晏坐煎茶秋思闲 一树得风吟败叶 百虫仰露语空山 清吟物外同岑意 短鬓灯前归客颜

景色颇躭良夜好 僧牀可惜便忘还

释实懿

雨洗深山夜倍凉 新泉活火试茶铛 咏梅僧去空留塔 结社人来更下牀 四壁寒蛩秋乍肃 一灯茅屋漏初长

隔林钟动诸峰寺 听到邻家月过墙

宿趺翠山楼次晚独归

戴廷熺(珠渊)

步屧禅栖晚 苗茨未掩关 秋声多在竹 人影独归山

近郭草迷路 迎庐月照颜 孤怀惬幽赏 得句咏歌还

趺翠山房密印上人

释通贤,字石香,号迂叟,常州人

独上黄泥冈 崎岖天路长 岚烟迷杖履 竹露滴衣裳 钟语云居顶 琴鸣圣水堂 访君尘世外 相对又斜阳

读书云居外麓山房简云巢上人

柳溥(洁夫)

游踪鸿爪倦行縢 逭暑幽岩静气澂

书笥到今传後辈 诗名隐自访山僧 绿沈古竹风前爽 翠綷朝岚座内蒸 近赋归来结莲社 许吾酬倡得无曾

携得长安负米图 来从山顶瞰明湖 扬眉纶阁虚簪绂 息足琳宫问苾刍

尘网白云深处隔 雨花清啸望中敷 胸情礧珂终何济 莫笑逃禅兀坐枯

搜到名蓝六月凉 菁林盘磴度长廊

樵歌曲径依清磬 莲渚遥风送佛香 百雉城头山作带 三台石畔月如霜 我来急待寻芳躅 惹得诗情又欲狂

雒诵因缘开士林 烟霏雾结许追寻 残碑片石清堪语 古履空山蹟未沈

细爇炉香参易画 闲烹茗椀听焦琴 宁须脉望书成蠹 学坐蒲团透佛心

麈尾谈空意蕊清 沧桑厯劫感深情

梅花百咏今传韵 松树千章旧指名 木末当头亲鸟语 人烟吹谷识鸡声 冲霄自比支公鹤 养翮空阶聊一鸣

半邻城堞半林泉 挈伴来登缥缈 隔院篴声新雨後 残阳塔影小窗前

湖开图画供晨夕 月作宾朋晤水天 尽许衔杯萧寺里 懒来成癖可忘年

栖迟暑月已成秋 满室云根雨未收

客少叩门惊吠犬 牀多醒梦怪鸣鸠 薜萝独喜终朝放 岩壑堪追旧日游 更待九旻恣眺览 南屏红叶满山稠

回忆黄沙驾远軿 竟来纡岭探江棂 唫蛩四壁传秋气 云嶂一门遮翠屏

[虫*巢]蛣未离羁客况 支离堪笑病癯形 湖西钓碣何时遂 静对遥篸眼自青

莫说苏公共了元 名区总足养灵根

泉流圣水能医俗 岭遏枫林可涤烦 灼灼野花然石壁 哑哑怪雀噪城垣 云驼已徧南兼北 应借云居作故园

台观参差倚翠微 为怜梓里恋春晖 无心出岫云仍在 已倦知时鸟亦归

座客莫猜鹦鹉赋 荒居已制芰荷衣 下方钟鼎随烟雾 坐看双丸日月飞

赠云巢上人

周宽(敬夫)

出世超然作大师 珊珊丰格总清奇 三生语久千山雨 百尺楼高一卷诗

静里故应空色相 望中真欲小须弥 我来愧未抛尘网 稽首阿难问律仪

朱襄(啸园)

张朗山招集云居,分体得七古,同毛鹤舫先生、钱景舒、严学川暨风远、心学二上人,是集洪昉思以病不赴。

云居山有趺翠之山房 乃是中峰禅师古道场 《梅花百咏》久传诵 思之齿颊犹余香

今有风上人 弹琴妙无比 声固不在弦 音亦不在指 朗山邀我去访之 因循半载空尔思

况复走使折简召 足踏烈日行步迟 冥蒙树木暗山口 上山入门时过酉 稗畦主人病不赴 鹤舫先生到已久

主宾握手无俗情 开窗脱衣尊茗清 一枝红烛照谈笑 那论扑面来蚉蝱 须臾月上东山头 圆如瑶台镜未收

轻云往来光隐见 五月凉生不须扇 尔我今宵且勿眠 人生欢会亦偶然

禅榻相依暂相语 明朝各自东西去

趺翠山楼避暑

杨知(诲仲)

胜地逃炎暑 山房一榻休 蝉声移树静 竹影绕廊幽

赤日方临岫 阴云乍满楼 诗僧能爱客 秋雨为遮留

释实懿和

高处尘襟谢 恬吟不自休 门临山路近 榻傍竹窗幽 雨气迷江树 秋声入寺楼 晚凉应可纳 欹坐且迟留

水明楼

「水明」二字,苕溪孙汝元书。

「嶷云」额,董其昌书。

金湖作盂鉢 白云为藩篱

包括题

水明楼记

(仁和处士)胡树虚(西林)

佛氏以明心为第一义盖此心不明则触处障翳况欲悟彻上乘耶世之人泊淡荣利其夜之所思昼之所趋昏冥沈迷老世而不觉者比比皆是彼欲聚财帛广田舍为子若孙计长久固宜若此其急也吾不解披缁衣修白业之徒飘然一身无世人之累然此心多营同於世人之罔觉或更甚焉岂亦有不得不然者在耶何明于佛氏之义者之鲜耶惟云巢上人居云居之山日以悟彻最上为事顾山之寮舍多倾圮无严净之地于是购材木运瓴甋度地之宜建楼三楹面西山之阳江光荡其左湖影凝其右山月相对八窗昼白因额曰水明楼取杜陵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之句其意实欲使此心皎然如月湛然如水绝去障翳空明洞彻觉悟上乘若师者庶几不戾佛氏之旨有见於第一义哉人之登斯楼者能不泥子美之句识师之用心猛然深省不徒玩景於清夜使昏冥沈迷者稍有觉焉当亦师之愿哉然则是楼之成师不独自觉其觉於人者不少矣

初夏登云居水明楼

金志章(江声)

古寺云所居 烟翠浩如积 千峰绕长廊 百雉拥危石

来游及清和 逍遥驻轻屐 礼塔瞻法云 看竹入丛碧 鸭脚摇空阴 禽语生昼寂 殿随龙象堕 楼因药王辟

胜览喜自今 陈迹感犹昔 凭襟共舒啸 高咏遂移夕 湖环一角明 月吐四更白

销夏许再来 吟风布瑶席

戴廷熺(鹂亭)

爱山期山游 十日佳招预 维夏景清和 好山僧所居 雅集同竹溪 入座聪殊与

城郭环昼阴 林峦漾晴絮 画境目远收 楼成胜全踞 尽拓湖面窗 茶香石泉滤 米汁酡客颜 伊蒲且饱饫

阴浓绿染衣 黄鸟风前语 隐隐答吟声 幽修竹深处 合并兴偶乘 良会时易去 阿师句可参 少陵诗有据

他时待月来 水明额新署

雨霁登水明楼访云巢上人不值

(新安)汪圣扬(石侪)

未识水明楼 取斯集中见 老树绘阴森 遥峰写葱蒨 湖漾白千层 城围青一线 禅榻作吟坛 茗椀供酣战

恨我来何迟 不获陪欢讌 久雨快初晴 轩窗开面面 登眺一凭阑 恍若披诗卷 药香砭俗肠 炉烟妙清篆

余生欲结缘 莲社吾师羡 远公出未归 赋此以为券

新霁同杨崑台云巢水明楼饯柳洁夫北上

邵晋之(叙阶)

我家绣云楼 日夕翠色浮蔚蓊 西南瞰视辨晴雨 最近一岭森青枫 此间磴道回转处 知有调御栖琳宫

芒鞋前度岂陈迹 瘦藤重策尚过从 夜来愁淅沥 晓起喜瞳胧 山径足侧泥滑滑 山楼角滉波溶溶

羣山万状冲楼起 明灭逼漏云烟中 飞泉练净眩银海 古塔肤剥擎玉蓉 闲鸥露影沙际落 长堤半见晴何虹

总之众夏酿深绿 倚栏自可明方曈 复有杨夫子 乘兴抚焦桐 梅花叠三弄 恰似和中峰

千年爪发余香在 竹林习习生清风 新诗赋羣贤 伊蒲供已公 衔杯发兴破寥廓 山水能结习空

携归贮景绣云卧 底用八埏周九嵕 今日良会具欢乐 溥也促我折柳何匆匆

外麓山望湖上诸山

(钱塘)范肇新(容安)

长廊午风凉 夏木罗空青

林深敛积雨 日薄含疎棂 山古城堞 依依列遥屏 竹外漾湖水 奁镜初出硎 众峰翠可拭 俯视烟冥冥

忽忆去年时 蜀道愁淋铃 掉头返茅茨 得与胜侣并 吟诗向白社 结夏寻禅扃 领略静中趣 摆脱世上形

在家贫亦乐 岂必腰悬钉 徘徊日云夕 谈笑醉复醒 明朝酒人约 泛艇湖上亭

(南屏)篆玉(让山)

雨止整游屐 清思遂纷纷 微风拂林杪 疾卷阴壑云 兴会固无适 登陟从所欣

修廊瞻遐瞩 物各呈殷勤 重湖界若罫 山辉熔氛氲 羡彼众峰影 遍绕荷香熏 天空惬晴望 连袂忘剧分

侧行净莎圃 示我瘗发坟 各循城坳归 喧寂两不闻 回寺绿沈寺 哑哑叫鸦羣

爱松房

溢中璇禅师少峰精斋皆其裔也

憩爱松山房赠三峰上人

释明奇

几度寻真到水浔 招提转抱数峰深

门前竹浪云连屐 石上花涛雨点襟 虎卧松龛参慧旨 月来笏杖问禅心 头陀指引烟生处 只在竺峰最上岑

秋夜宿爱松山房

(钱塘)郑江(筠谷)

竹凉月在水 读书闭秋寺 露下寒空高 清景娱无寐

幽人咏招隐 逍遥发遥思 徙倚漏方沈 衣裳湿岚翠

又读书爱松观暴雨

云压长天暗万峰 秋声远近吼羣松 雷霆废寺轰妖木 风雨空潭起毒龙

两镜湖光埋密雾 一帘花影度疎钟 轻鸥明灭随烟艇 霁後凭栏翠几重

孤云房

在殿东爱松分支无文敬禅师

钱塘魏明府(讳)㟲解组後长寓孤云与维新西铭二僧交好後因魏公修县志寺中冐将维新西铭刊入志云

国朝某年僧维新西铭重修云居实无其事又寺额云居二字系赵松雪嫡笔被魏公易去近日孤云後裔不振已败废矣

按孤云盛时曾卖木屐故有云居木屐之名

上方庵

系云居下院亦爱松分支春堂茂禅师

上方在一滴泉之下仇兆鳌读书之所今废

南溟房

在天王殿东向有半堂罗汉佛壁今废无念思和尚

听松楼诗

(德兴)夏原吉(维喆)

大雅久不作 钧天寂无音 繁声急响徒沸耳 湻风古意谁存心

南溟道人独尔得真趣 拂却哇淫埽尘虑 缚茅直向吴山 绕屋森森种松树 天风时自天际来 松声毕发真奇哉

清如孤鹤唳碧落 惊如万马奔黄埃 又如瑶台三千仙子朝帝阙 环佩珊珊步明月

琼林十八学士登瀛洲 轩盖翩翩振金节 南溟此际谁与俱 钩帘晏坐心于于 声来松间听在我 我心还似松声虚

不抱焦尾木 不弄柯亭竹 惟听髯龙吟岁寒 更奇独愧予尘俗 走未休 耳边安得辞喧啾

南溟南溟为我留半榻 尚期後日重来游

赠南宗上人归(有序)

(钱塘)夏原吉

永乐初,予奉命在吴时,南宗上人携看〈松楼诗〉,谒予索题。忙迫中,尝为缀数句于卷末,迄今二十余年,偶会于燕都晏馆。语旧未几,又复告归,踪迹萍逢,良用怅怀,姑作五十六字以送之。

二十年前浙水游 题诗曾上听松楼 四檐窗几清人骨 万瓦云烟驻笔留

车辙只惭同泛梗 尘心徒切仰虚舟 如今又向燕山别 旧日松风得在否

南溟上人听松楼

黄泽

南溟惠上人 深居绝尘想 锄云种青松 松随白鹤长 禅心何悠悠 开楼坐闲厰

微风天上来 木末动清响 初疑琴声弦上起 非角非商亦非徵 又疑山阳铁笛声鸣鸣 双蛟夜泣寒潭水清

如玄都仙人骑鸾朝玉京 疾如长江风帆日走二千里 疾而徐 广庭凉夜吹笙竽

芭蕉卷绿雨声碎 池荷泻露惊游鱼 疎而数 九皋月冷闻孤鹤 萧萧黄叶阶下飞 簌簌风泉涧边落

阴晴风雨声随变 老衲听之浑不厌 俗耳昏声岂解闻 尘眸芒昧何由见 騑騑四牡皇华使 公余偶向名山去

松下逢人问所之 相邀直到云深处 琳宫宝刹何崔巍 高楼百仞云中开 徂徕秀色满窗户 虯枝戛戛鸣春雷

须臾坐定风转息 万籁无声山寂寂 上人索我听松诗 醉墨淋漓埽楼壁

诗成相对已忘言 松月涓涓松露滴

白云亭

在山门东岭柳洁读书山中同僧仑山新建岭上多白云额李文静书

对联

豁开心地浑无我

收拾山亭好望湖

柳溥题

暝色西来千嶂雨

练光东起一江潮

通渊题

山亭

黄万钧(观日)

岭头亭子接嶙峋 构自云居外麓人 野径顿呈新色相 名山不改旧精神

东西一揽江湖在 高下周环树石邻 废殿却愁荒藓合 布金长者待良因

同作

戴廷熺

岭脊高临雉堞边 一亭新构往来便 霏微树霭楼檐角 断续江云落眼前 周隐佛庐清磬出 细分樵径野花妍

月生坐久忘归去 读画听诗不碍禅

苏白(竹泉)

古寺山城绝市嚣 翼然檐角露岩椒 看云客过躭休息 携杖人来破寂寥 石上拂苔题好句 风前搔首听寒潮

新亭景物堪留恋 不负诗瓢与酒瓢

杨式玉(元白)

雉堞成屏叠石遮 高亭危立倚烟霞 乱云古寺斋钟动 一径清波夕照斜 江色倒翻天影碧 湖光隔断市声

我来欲共山僧咏 尚有深林未落花

常住祭祀法产计田三十八亩二分一厘一毫又续置田 亩 分 厘通计四十 亩 分 厘坐落仁和县五行镇王家桥二都八图今入似兰一图发字号内俱系素庵朴用彰绅两禅师置(每年正月元旦上殿供菜花菓连中峰殿六桌祝 圣之烛大小共四筋烧饼百枚分给上殿众僧寺长维那双股撞钟擂鼓各一股二月朔日送香悉照元旦办事清明上中峰殿祠堂供菜三桌银锭六千黄纸三角七月望冬至节悉照上行事二月十九日礼观音忏一永日香烛供给轮流值事四月八日沐佛早上吃糖荳礼忏一日悉照二月十九办向来冬至日出门收租归山分给墙头米按墙之多寡分给一切完粮纳课衙门公费俱在此产支用总属不敷众僧口粮所賸无几矣)

内麓房普同塔一座在留下钦贤十四图黎字号内计五亩

外麓房普同塔一座字号同前计十八亩 分

左侯庙在城北一图明季西麓所分普同塔在内(瘗素庵朴禅师)

天竺坟一块在中天竺之上计十弓内麓祭祀

集庆坟一块在普福岭计  外麓祭祀

天宁塔一座内瘗维扬天甯寺具如和尚讳明奇系外麓实懿付法师也计地五分六厘一毫字号同前

云居寺荒土山三十五亩六分八厘九毫二丝 石山七十二亩 每年完粮一两二钱二分闰年加二厘八分

计开常住法器

大铜钟一口约重二千余筋系文晓同徒道清于宏治十六年十月初十日募铸

铜磬两口 重十余筋

大木鱼一个

大铁云板一块

铁磬一口

琐碎等物(常住另有交单不及细赘)

金文元海昌人也系仑山之族侄长斋绣佛终身不娶住外麓三十余年如一日闭户焚修有金老佛之名助梅花百咏二卷

考田副使西湖游览志谓云居圣水本二寺也明洪武二十四年始合为一赐今额此语则是其谓云居庵宋元佑间僧了元建圣水寺元元贞间僧明本建尚有未确查咸湻临安志载圣水庵本名灵智院在七宝山巫泉能疗民疾嘉定二年改称圣水则不始于元也又云居庵万厤钱塘县志载称唐懿宗年间建与现在寺志合似云居并不始于宋也惟游览志成于嘉靖而聂氏钱塘志成于万厤彼此互异不知何据姑俟再考

艮园汪氏附识

圣水寺志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