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乡献]
国朝
张松年,字寿山。州拔贡,道光辛卯举人。授狄道州训导。淡于仕进[1],归家授徒,立教以德行为先,尝谓“士不敦品[2],虽学富五车,亦糟粕耳。”学者多所成就。
王灴,以举人挑[3]知县,分发直隶,任定兴、河间诸县,所至有声,嗣移平山县。适同治年间捻匪为乱,某师督队往剿,道经平山,限一宿供应[4]面饼万斛[5]。或告之曰:“此因办差不周,非为面饼耳。”灴曰:“予肃然一吏,焉能遂所求索于民?吾弗忍也。”愤极自刎。民闻灴被创,争献面饼,翌晨即足万斛之数。灴以宦途险巇[6],开缺[7]回籍。未几,刎伤复发,卒于里。
道以德,岁贡生。讲学名山,不求宦达,然极关心时事。咸丰季年,陕回肇乱,以德见金积堡马化漋之蓄谋不轨也,数上书当道。同治元年,平远预望城回酋马兆元,窜扰灵界,马化漋起为之应,破州陷郡,荼毒生灵。以德悲愤不已,因假道河套赴京吁诉,有旨下陕甘总督查办。是时,兵单饷绌,而当事者娄[8]多怯懦无能,徒付之,无可奈何而已。以德归至花马池,卧病不起,慷慨悲歌,作诗六十首,以写其愤。事虽未就志,足悲矣。
张煦,字南浦,松年之子。少笃学,目不窥园。咸丰癸丑进士,授刑部主事,擢员外郎,迁郎中,京察一等[9],授贵州镇远府知府,调贵阳府知府。丁母忧,归服阕[10],补贵东道,迁陕西按察使,升广东布政使,历任山西、陕西、湖南各巡抚。因长沙地湿,得臂痛疾,疏请开缺。上惜其去,仍量移[11]山西巡抚。光绪二十一年,以疾薨于位。遗疏入,天子轸惜[12],赐祭葬[13],议恤有加[14]。榇归,过关中,父老相率[15]哭奠,如丧考妣。留葬于陕,遂家焉。
张俊,字杰三,原籍固原州人。同治元[16]年,关陇贼氛[17]四起,俊与董公福祥集民结团体。三年,环县告急,俊等率团勇八百破贼万众。八年,率众投湘军,分为董字三营,俊管带左营。是年七月,进兵金积堡,俊以州吴忠堡地方秀丽,遂家焉。十三年,攻克西宁,署永安营游击。光绪元年,补北川营都司。二年,大军出关,分统[18]新疆东四城马步各军,于克复新疆乌鲁木齐各处,无役不从。洊保[19]头品顶戴,尽先题奏[20]提督,并赏戴花翎倭欣巴图鲁[21],赏穿黄马褂。十五年,署乌什副将,补甘肃西宁总兵,兼统库精等营,旋调新疆伊犁总兵。二十一年,简授[22]喀什噶尔提督。二十四年,调署甘肃提督。二十五年,晋京陛见,蒙派充武卫全军翼长兼领中军,赏紫禁城骑马。二十六年,在武卫中军差次[23]病故。蒙恩予谥壮勤。原籍及立功省分,建立专祠。战功事迹,宣付[24]国史馆立传,以彰勋劳。子儒珍由军功历保二品顶戴盐运使衔,以道员记名简放[25],并赏给武能依巴图鲁。二十五年,管带武卫后军右营兼带副中营。寻丁忧,服阕,赴引,卒于京。孙超以二品荫生,赏员外郎,分部行走[26]。
李双梁,字玉堂,原籍平远县人。幼年丧父。同治元年,籍遭回乱,负母逃居陕西定边县。同治八年,湘军过定边,双梁投军效力。时刘帅松山知双梁深识贼情,令幕董字右营。双梁进兵金积堡,以州属崇兴寨地方辽阔,因家焉。嗣随进军西宁、河州、肃州各处,迭著战功。历保总兵衔,留陕西补用副将,并赏戴花翎武能依巴图鲁,署西宁永安营游击。光绪二年,大军出关,双梁以母老陈情,终养十余年。先意承志,无间言,乡党咸以孝称之。二十年,以疾终于里。
石蕴玉,字辉山。同治八年,投效湘军。攻克金积堡、西宁、河州、肃州各处,无役不从。光绪二年,随同大军出关,委带定边右营,于“克复新疆全省”各案内,历保头品顶戴,赏戴花翎琫武巴图鲁,以提督记名[27],遇缺简放。九年,请假回籍,灰心仕进,为农夫以没世[28]云。
田九福,字祝三。同治八年,投效湘军,迭著战功。光绪二年,随同大军出关,先后管带董字左右两营,兼带蒙古中旗马队,克复玛瑙斯、玛拉巴什各处,出力尤多。历保头品顶戴,以提督记名简放,并赏戴花翎霍隆武巴图鲁,历署喀什噶尔副将、阿克苏总兵各缺。请候回籍,终于里。
姚炳义,字杰臣。同治十二年,由武童投效董军。光绪十四年,管带董军后旗马队。二十二年,管带甘肃军副中旗马队,于“新疆荡平”及“勘定河湟”各案内,历保提督衔,以总兵记名简放,并赏戴花翎进勇巴图鲁。三十四年,管带甘肃巡防步队第二旅,兼带小马队,驻防宁灵、灵州一带。巡防严密,州人赖之。
季平,同治二年,州城失陷,在东山团集逃亡,剿杀三窑等处回匪,州民多赖生全。后投效宁夏道宪辕下,带团剿捕河东、河西贼匪,并力保平罗、洪广、宁夏各处城池。蒙保都司衔,补用守备,并赏戴花翎。八年,河东西两岸回匪平定,散团归农,终于里。
胡登华,前管带定远右营,历保头品顶戴,以提督记名简放,并赏戴花翎。殁于陕西营次。
张进昌,前管带甘军正后营,历保头品顶戴,以提督记名简放,并赏戴花翎,赏穿黄马褂。殁于阵。
张果,字锦亭。前管带宁夏镇标左旗,历保头品顶戴,以提督记名简放,并赏戴花翎,赏给三代正一品,封典[29]依伯德恩巴图鲁。殁于营次。
张淮,前管带伊犁镇标中骑马队,历保总兵衔,留陕西补用副将,并赏戴花翎英勇巴图鲁。
赵官,投效金军出力,历保副将衔,留甘补用参将,并赏戴花翎振勇巴图鲁。
石恒林,投效湘军出力,历保总兵衔,留甘补用副将,并赏戴花翎确勇巴图鲁。
梁国桢,投效金军出力,历保参将,归宁夏镇标补用,并赏戴花翎顺勇巴图鲁。
李少雄,投效湘军出力,历保留陕甘补用参将,并赏戴花翎蒙勇巴图鲁。
张毅,投效湘军出力,历保参将衔,留陕补用游击,并赏戴花翎。先假旋里,令帮办吴忠堡巡警事务,趋公勤慎,历任州牧咸器重之。
吴连科,投效湘军出力,历保总兵衔,留陕补用副将,并赏戴花翎。
张国珍,廪生。投效董军出力,历保五品衔,以县丞分省补用,并赏戴蓝翎。
胡沂,投效甘军出力,历保以巡检[30]分省补用,并赏戴蓝翎。
张萃,投效董军出力,历保参将衔,留甘补用游击,并赏戴花翎。
聂青山,前带董字左营右哨,历保参将衔,留陕补用游击,并赏戴花翎。
董三畏,前带董字左营左哨,历保游击衔,留甘补用都司,并赏带花翎。
李成芳,前带董字左营前哨,历保参将衔,留陕补用游击,并赏戴花翎。
科贡附
进士
张俊选 咸丰庚申[31]。官陕西三原县事。
张 煦 咸丰癸丑[32],刑部主事,历官山西、陕西、湖南各省巡抚。
举人
何种桂 高凤骞 赵合壁 科分均失考。
李道光戊子。石万朴 宋文林 科分均失考。
赵尚任 光绪甲午。梁联第 葵卯。
贡生
冉光翔 道光乙酉拔贡。 易生兰 陈铭新 周作对 汤 悟 戴 熙张恒丰 张恒年 王廷俊 道以德 陈 赐 孙 灿 常 恕 伍 相李兴荣 官陇西县训导。潘锡光 许 檀 梁嘉佑 孙承基 陈尚义吴定邦 许裔昌 吴立邦 柴维栋 以上科分均失考。
杨生荣 光绪乙酉拔贡。官西宁府学教谕。 王廷赞 丁酉拔贡。
武举
王 柱 李九官 以上科分均失考。 李登榜 光绪甲午。
【译文】
人物乡献志第十四
[人物乡献]
清朝
张松年,字寿山。灵州拔贡,道光辛卯(道光十一年,1831)举人。授官狄道州训导。因淡于入仕做官,回家授徒为生,教导学生以德行为先,曾说“读书人不砥砺品德,虽然学富五车,也是糟粕。”他的学生多有所成就。
王灴,以举人出身被选拔担任知县,分发直隶使用,先后任定兴、河间知县,在所任职的地方都有声望,嗣后移任平山县。正碰上同治年间捻军作乱,某支军队的将军率队前往镇压,路过平山县,限令一夜之间提供面饼万斛。有人告诉王灴说:“这是因为办差不周到[报复你],不是为面饼。”王灴说:“我堂堂一个知县,怎么能顺应他们求索于百姓?我不忍心做此事。”气愤至极割断脖颈自杀。百姓听闻王灴受伤,争献面饼,第二天早晨即凑足万斛之数。王灴因为仕途艰难,经奏准免去原任职务返回原籍。没多久,伤口复发,终了在故里。
道以德,岁贡生。一直在名山讲学,不求官位显达,然而极为关心时事。咸丰(1851—1861)末年,陕西回民开始造反,道以德看到金积堡马化漋蓄谋不轨,多次上书掌权的官员反映情况。同治元年(1862),平远县预望城回民头领马兆元,窜扰灵州地界,马化漋起事为之呼应,破州陷郡,残害生灵。道以德悲愤不已,借道河套赴京控告,皇帝有旨命令陕甘总督查办。此时,兵力不足,粮饷缺乏,而当权者多属怯懦无能之辈,白白托付给他们,无可奈何而已。道以德归至花马池,卧病不起,慷慨悲歌,作诗六十首,以抒发其悲愤。事情虽未遂其心愿,但足以称得上悲壮。
张煦,字南浦,张松年之子。年少时专心好学,不为外事分心。咸丰癸丑(咸丰三年,1853)进士,授官刑部主事,擢升员外郎,升迁郎中,京官考核一等,授职贵州镇远府知府,调贵阳府知府。遭逢母亲的丧事,辞官归家服丧,期满后补任贵东道道员,升迁为陕西按察使,擢升为广东布政使,历任山西、陕西、湖南各省巡抚。因长沙天气潮湿,落下了手臂疼痛的疾病,上疏朝廷请求免除其职务。皇上舍不得他离开,依然调任山西巡抚。光绪二十一年(1895),因病在任上去世。遗疏上奏朝廷,天子痛惜,派遣使者进行追悼、安葬,评议其功绩,给予褒赠抚恤的规格超过了规定。棺木返归灵州,路过关中,父老相继哭吊祭奠,如同自己失去了父母。最后留葬在陕西,于是家人就在那儿定居。
张俊,字杰三,原籍固原州人。同治元年(1862),关陇敌人的凶焰四起,张俊与董福祥聚集民众结团练。三年(1864),环县告急,张俊等率团勇八百人击破回民军上万人。八年(1869),率众投湘军,分为董字三营,张俊管带左营。这一年七月,进兵金积堡,张俊因为灵州吴忠堡地方秀丽,遂把家安在此地。十三年(1874),攻克西宁,代理永安营游击。光绪元年(1875),补授北川营都司。二年(1876),大军出关,管辖新疆东四城马步各军,在武力收复新疆乌鲁木齐各处战役中,没有一次不参加。保举为头品顶戴,优先奏保提督,并赏戴花翎倭欣巴图鲁,赏穿黄马褂。十五年(1889),代理乌什副将,补授甘肃西宁总兵,兼统库精等营,不久调任新疆伊犁总兵。二十一年(1895),铨叙授职喀什噶尔提督。二十四年(1898),调任甘肃提督。二十五年(1899),到京城谒见皇帝,蒙派担任武卫全军翼长兼领中军,赏紫禁城骑马。二十六年(1900),在武卫中军的职位上因病去世。蒙受皇恩授予壮勤的谥号。原籍及立功省分,建立专祠祭祀。战功事迹,明令交付国史馆立传,以表彰其功勋和辛劳。其子张儒珍由军功历保二品顶戴盐运使衔,以道员记名派任道府以上外官,并赏给武能依巴图鲁。二十五年(1899),管带武卫后军右营兼带副中营。不久遭逢父亲的丧事,辞官归家服丧,期满后赴京参加皇帝的接见,死于北京。其孙张超以二品荫生,赏赐员外郎,分派担任行走的官职。
李双梁,字玉堂,原籍平远县人。幼年丧父。同治元年(1862),家乡遭逢回民起事,背着母亲逃居陕西定边县。同治八年(1869),湘军过定边, 李双梁投军效力。当时统帅刘松山知道李双梁深知敌方的情况,令其统领董字右营。李双梁进军金积堡,因为灵州所属崇兴寨地方辽阔,就以此为家。嗣后跟随湘军进军西宁、河州、肃州各处,接连不断立下战功。历保总兵衔,留陕西补用副将,并赏戴花翎武能依巴图鲁,暂代西宁永安营游击。光绪二年(1876),大军出关,李双梁以母老陈述衷情,[要求脱离军职侍奉母亲,]最后奉养母亲十余年,以终其天年。不等母亲开口就能顺着母亲的心意去做,没有非议,乡里都因其孝行称赞他。二十年(1894),因为疾病终老于乡里。
石蕴玉,字辉山。同治八年(1869),投效湘军。在攻克金积堡、西宁、河州、肃州各处战役中,无役不从。光绪二年(1876),随同大军出关,委任统领定边右营,于“克复新疆全省”各案内,历保头品顶戴,赏戴花翎琫武巴图鲁,以提督记名,遇缺经铨叙派任道府以上外官。九年(1883),请假回到故乡居住,灰心仕进,终身为农夫。
田九福,字祝三。同治八年(1869),投效湘军,连续立下战功。光绪二年(1876),随同大军出关,先后管带董字左右两营,兼带蒙古中旗马队,在克复玛瑙斯、玛拉巴什各处战役中,出力尤多。历保头品顶戴,以提督记名遇缺经铨叙派任道府以上外官,并赏戴花翎霍隆武巴图鲁,先后代理喀什噶尔副将、阿克苏总兵等职务。请求回籍候补,终老于乡里。
姚炳义,字杰臣。同治十二年(1873),由武童生投效董福祥军。光绪十四年(1888),管带董军后旗马队。二十二年(1896),管带甘肃军副中旗马队,于“新疆荡平”及“勘定河湟”各案内,历保提督衔,以总兵记名遇缺经铨叙派任道府以上外官,并赏戴花翎进勇巴图鲁。三十四年(1908),管带甘肃巡防步队第二旅,兼带小马队,驻防宁灵厅、灵州一带。巡防严密,灵州人对其十分仰赖。
季平,同治二年(1863),灵州城失陷,在东山聚集出走逃命之人,剿杀三窑等处回民军,灵州百姓多依赖其得以保全生命。后投效宁夏道台门下,带团剿捕河东、河西回民军,并力保平罗、洪广、宁夏各处城池。蒙保都司衔,补用守备,并赏戴花翎。八年(1869),黄河东西两岸回民军被平定,散团归农,终老于故里。
胡登华,前管带定远右营,历保头品顶戴,以提督记名经铨叙派任道府以上外官,并赏戴花翎。死于陕西军队驻扎地。
张进昌,前管带甘军正后营,历保头品顶戴,以提督记名经铨叙派任道府以上外官,并赏戴花翎,赏穿黄马褂。死于战阵。
张果,字锦亭。前管带宁夏镇标左旗,历保头品顶戴,以提督记名经铨叙派任道府以上外官,并赏戴花翎,赏给三代正一品,赐予他的爵位名号及其家属的荣典依照伯德恩巴图鲁标准。死于军队驻扎地。
张淮,前管带伊犁镇标中骑马队,历保总兵衔,留陕西补用副将,并赏戴花翎英勇巴图鲁。
赵官,投效金顺军队出力,历保副将衔,留甘肃补用参将,并赏戴花翎振勇巴图鲁。
石恒林,投效湘军出力,历保总兵衔,留甘肃补用副将,并赏戴花翎确勇巴图鲁。
梁国桢,投效金顺军队出力,历保参将,归宁夏镇标补用,并赏戴花翎顺勇巴图鲁。
李少雄,投效湘军出力,历保留陕西、甘肃补用参将,并赏戴花翎蒙勇巴图鲁。
张毅,投效湘军出力,历保参将衔,留陕西补用游击,并赏戴花翎。先是请假返回故乡,让其帮办吴忠堡巡警事务,正直无私,勤勉谨慎,历任知州对其都十分器重。
吴连科,投效湘军出力,历保总兵衔,留陕西补用副将,并赏戴花翎。
张国珍,廪生出身。投效董福祥军队出力,历保五品衔,以县丞分省补用,并赏戴蓝翎。
胡沂,投效甘军出力,历保以巡检使分省补用,并赏戴蓝翎。
张萃,投效董军出力,历保参将衔,留甘肃补用游击,并赏戴花翎。
聂青山,前带董字左营右哨,历保参将衔,留陕西补用游击,并赏戴花翎。
董三畏,前带董字左营左哨,历保游击衔,留甘肃补用都司,并赏带花翎。
李成芳,前带董字左营前哨,历保参将衔,留陕西补用游击,并赏戴花翎。
科贡附
进士
张俊选 咸丰庚申(咸丰十年,1860)。任官陕西三原知县。
张 煦 咸丰癸丑(咸丰三年,1853),刑部主事,历官山西、陕西、湖南各省巡抚。
举人
何种桂 高凤骞 赵合壁 科分均失考。
李道光戊子(道光八年,1828)。石万朴 宋文林 科分均失考。
赵尚任 光绪甲午(光绪二十年,1894)。 梁联第 癸卯(光绪二十九年,1903)。
贡生
冉光翔 道光乙酉(道光五年,1825)拔贡。易生兰 陈铭新 周作对汤 悟 戴 熙 张恒丰 张恒年 王廷俊 道以德 陈 赐 孙 灿常 恕 伍 相 李兴荣 任官陇西县训导。 潘锡光 许 檀 梁嘉佑孙承基 陈尚义 吴定邦 许裔昌 吴立邦 柴维栋 以上科分均失考。
杨生荣 光绪乙酉(光绪十一年,1885)拔贡,任官西宁府学教谕。王廷赞丁酉(光绪二十三年,1897)拔贡。
武举
王 柱 李九官 以上科分均失考。李登榜 光绪甲午(光绪二十年,1894)。
【注释】
[1]仕进:入仕,做官。指在仕途中进取。
[2]敦品:砥砺品德。
[3]挑:选,拣。
[4]应:原本作“友”,据上下文意改。
[5]斛(hú):旧量器名,也是容量单位,一斛本为十斗,后来改为五斗。
[6]险巇:险阻崎岖。喻仕途艰难。亦作“险戏”。
[7]开缺:清代规定,官员因故经奏准免去原任职务,待另选他人充补者,称开缺。
[8]娄:通“屡”。
[9]京察一等: 京察为清代京官考核制度。其标准为四格:一守、二才、三政、四年。根据四格,分定等第:一等为称职,二等为勤职,三等为供职。
[10]服阕(què): 古丧礼规定,父母死后,报丧三年,期满除服。阕,终了。
[11]量移:泛指迁职。
[12]轸惜:痛惜。
[13]赐祭葬:大臣身故,皇帝派遣使者进行追悼、安葬的仪式和活动。
[14]议恤有加:议恤,对立功殉难人员,评议其功绩,给予褒赠抚恤。有加,在古文中有“超过,比……更”的意思。
[15]相率:相继。
[16]元:原本作“六”,据历史事实和下文文意改。
[17]贼氛:指敌人的气势、凶焰。
[18]分统:统辖,管辖。
[19]洊(jiàn)保:保举。
[20]题奏:谓上奏章。题本、奏本的并称。
[21]巴图鲁:满语“英雄”。
[22]简授:铨叙授职。
[23]差次:分别等级次序。
[24]宣付:明令交付。
[25]简放:清代谓经铨叙派任道府以上外官。
[26]行走:清代称在京师担任非专任差事的人。
[27]记名:清制,官吏有功绩,交吏部或军机处记名,以备提升。
[28]没世:终身,永远。
[29]封典:封建帝王以爵位名号赐予臣下及其家属的荣典。
[30]巡检:官署名巡检司,官名巡检使,省称巡检。明清时,凡镇市、关隘要害处俱设巡检司,归县令管辖。
[31]咸丰庚申:原本作“咸丰庚申,科分失考。”后四字显为衍文,删去。
[32]癸丑: 原本作“癸卯”,据本书《光绪灵州志·艺文志十六下·张公南浦墓志铭》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