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三十八年,民户共三万四千五百二十一户。男大口五万七千九十六,小口四万零一百二十。女大口四万三千七百五十三,小口三万七千八百四十一。共十七万八千八百一十口。
属石碑场共灶户 (1) 二十一户。男大口一千四百五十七,小口一千六百二十一。女大口一千二百五十五,小口一千零八十六。共五千四百一十九口。
属归化场灶户七十四户。男大口一千三百五十九,小口一千六百二十四。女大口一千零九十一,小口八百五十九。共四千九百三十三口。
同治年,分民户共三万九千八百九十六,男女大小共二十七万一千七百四十二口。
石碑场灶户共二十一户。男女大小共八千五百五十七口。
归化场灶户共七十四户。男女大小共六千三百六十五口。
光绪年,分东乡共八十八村,五千六百九十八户,男女大小四万二千零六十一口;西乡共二百五十三村,一万三千五百七十七户,男女大小十万零八千八百二十口;南乡共二百七十六村,一万六千九百二十九户,男女大小共十一万六千二百六十七口;北乡共五十一村,二千九百一十三户,男女大小一万四千七百七十九口。共三万九千零三十七户,二十八万二千八百五十二口。
按:村庄计算,北乡户口独少者,以地皆山场,民鲜聚居之。故光绪年分[份]视同治年户口减少者,以同治六年、七年、九年滦河皆大水,沿河村庄房地淤塌,往家携家出关垦荒不返,故生齿 (2) 日繁而民数转减也。
又按:旗户、灶户与民户错处日久,虽旗户归理事同知,灶户归场大使各有清册。然在各村册报早已混于民户之中,而姓名皆重出矣。故不复另立旗、灶户数目,以昭核实。
【注释】
(1)灶户:旧时设灶煎盐的盐户,名始见于五代,后亦作制盐户的通称。
(2)生齿:指人口。古时以婴儿长乳齿始登载户籍。《周礼·秋官·司民》:“掌登万民之数。自生齿以上,皆书于版。”郑玄注:“男八月、女七月而生齿。”《大戴礼记·本命》:“八月生齿然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