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世第一大哲康德之学说 作者:梁启超

近世第一大哲康德之学说

梁启超撰。发表于1903年《新民丛刊》第二十五、二十六、二十八、四十六、四十七、四十八期。作者认为康德哲学是调和“论定派”与“怀疑派”的产物,其目的在于“搜讨诸智慧之本原,穷其性质及其作用”,因而可称之为“检点派之哲学”。指出康德哲学以分外物为“现象”与“本相”、“现象”可知与“本相”不可知为基础。认为其所论人类智慧之作用有三:“视听作用”——依据“感觉力中所固有之定理”(空间和时间),以“综合一切,序次一切”;“考察作用”——依据附丽于吾人心灵的“条理满足”、“庶物调和”和“势力不灭”三大原理,以使庶物百相“相引而有条理”,并求得其间一定之“公例”;“推理作用”——此为人类智慧中一更高尚之力,可“举一切而统之于其本原”。指出前二种作用所能及者只是“物理学”,第三种作用所能及者则为“哲学”,专以研究“魂”、“世界”、“神”为目的。认为康德以“道学”(道德学说)为本,哲学则附丽其上。指出其申论“道学”的目的是为了证明超越空时的“真我”是常“自由”的。但因“惟自能守此法令者,乃能实有其自由”,故自由与道德律令又是统一不可分的。作者每以康德哲学与佛理比较对勘,强调“康氏哲学大近佛学”,且有与王守仁、朱熹乃卢梭等“颇相类”乃至“基础相同”者。对康德在学术界的历史地位极推崇,认为当十八世纪“全欧学界最纠纷、最剧竞之时代”,康德出而“砥柱狂澜”,“以良知说本性,以义务说伦理”,使万众知所趋向,实为“百世之师”,乃“黑暗时代之救世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