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将好事于人,祸不临身害己。

【译文】

经常把好事让给别人,祸端就不会降临到自己身上。

湖南怀化洪江古城陈荣信商行里“吃亏是福”的壁联。清代著名书法家郑板桥真迹。题头写的是:“吃亏是福。”其内容写的是:“满者损之机,亏者盈之渐。损于己则利于彼,外得人情之平,内得我心之安,既平且安。福即是矣。”

【点评】

这两句话看起来并没有什么关系,但却有内在的统一性:一个人为人处世时,要经常替别人着想,把好事情、好机会让给别人。这样的人一定会受到大家的尊敬、喜爱,因此,他的人生也一定是一帆风顺的,不会遭遇灾祸。中国古语说“吃亏是福”,是有其内在的哲理的。

既读孔孟之书,必达周公之礼 〔1〕 。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 〔2〕 。

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3〕 。

【注释】

〔1〕 孔孟之书:孔子孟子的书,这里借指儒家经典。  周公之礼:周公指周文王的儿子姬旦,他制礼作乐,为周朝之圣人。这里泛指儒家推崇的封建礼仪。

〔2〕 出自《论语·颜渊》:“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3〕 出自《论语·里仁》。 数(shuò),频繁。斯,就。疏,疏远。

【译文】

既然读了孔子、孟子的著作,必然通达周公制定的礼乐。

君子做事严谨而没有过错,和人交往恭敬而有礼节。

侍奉君主过于殷勤反而会招致侮辱,和朋友交往过于频繁反因生厌而被人疏远。

位于陕西岐山县周公庙的周公雕像

【点评】

孔子和孟子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圣人,他们的思想奠定了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在儒家思想中,非常重视“礼”的作用,孔子强调“克己复礼”,要用礼来规范人们的生活方式。礼的核心则是“敬”,一个人无论对事对人,都要怀抱着真挚的敬意。在孔子看来,恭敬而不失礼节是君子待人接物的基本态度。当然,恭敬不等于奴颜媚骨,也要有一份内在的尊严,有一种理性的约束。否则,就会变得卑躬屈膝、小心畏缩,遭到别人的侮辱,甚至会被别人疏远。在“敬他”与“自尊”之间掌握尺度,这正是一种做人的艺术。

人无酬天之力,天有养人之心 〔1〕 。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注释】

〔1〕 酬:报答。

【译文】

人没有报答上天的能力,上天却有养育人的心思。

静坐的时候要常常反思自己的过失,闲谈的时候不要议论别人的是非。

每日三省吾身的曾参

【点评】

一个人难得安静下来,在闲来静坐的时候,需要认真地反省自己。想一想自己在做人上是否有亏缺的地方,在做事上是否有不妥的地方,从而得到一些经验教训,以便将来不再犯类似的错误。自省是一种美德,也是高度的自我修养,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意思是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的言行,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有没有复习?”这种境界和那些闲来就批评别人的人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一马不备双鞍,忠臣不事二主 〔1〕 。

常想有力之奴,不念无为之子。

【注释】

〔1〕 事:侍奉。

【译文】

一匹马套不上两副马鞍,忠臣不侍奉两家君主。

主人常常想念得力的奴仆,而不会想念无所作为的儿子。

【点评】

忠诚是人的美德,古人的“忠”强调忠君,我们今天的“忠”境界更高,强调的是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在中国历史上,许多仁人志士为了捍卫中华民族的利益,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他们的名字永远刻在历史的丰碑之上,成为后人不朽的榜样。

人有旦夕祸福,天有昼夜阴晴 〔1〕 。

君子当权积福,小人仗势欺人。

【注释】

〔1〕 旦夕:早晚。

【译文】

人有早晚无常的好运厄运,就像天有昼夜无常的阴天晴天。

君子掌权的时候会积累福德,而小人有了势力往往欺凌他人。

【点评】

在人的一生中,说不定什么时候受福,也说不定什么时候遭祸,这就像天的阴晴、月的圆缺一样,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那么,问题的关键在于好运来临之际,我们应该怎样把握自己。品德高尚的君子在掌权时做好事,造福天下;心地不善的小人则往往凭借权力欺凌弱者。做君子还是做小人只在人的一念之间,需要慎重地进行抉择。

人将礼乐为先,树将枝叶为圆 〔1〕 。

马有垂缰之义,狗有湿草之恩 〔2〕 。

【注释】

〔1〕 将:把。

〔2〕 马有垂缰之义:相传南北朝时前秦国君苻坚战败时,不小心掉进山涧,他的马便跪着把缰绳垂下去,救了主人。 狗有湿草之恩:相传三国时吴国的李信纯养了一条狗,一次他醉倒在郊外的草地上,当时太守打猎烧荒,草地起火。这时狗跳到河里将身体浸湿,然后沾湿主人周围的草地,使他得救。

表现“狗有湿草之恩”故事的剪纸

【译文】

人应当把礼和乐放在首位,就像树木要将枝叶长丰满一样。

马有垂缰救主的情义,狗有湿草救主的恩情。

【点评】

在人生的危难关头,动物都能舍生取义,拼死救护自己的主人。而有些人却在危难中背叛朋友,甚至落井下石。遵守礼乐、恪守道义是做人的根本,如果人违背了基本道义,真是连动物都比不上!

运去黄金失色,时来铁也争光。

怕人知道休做,要人敬重勤学 〔1〕 。

【注释】

〔1〕 休:不要。

【译文】

运气没了黄金也会失去好颜色,运气来了黑铁也会有好光泽。

如果怕别人发现就别做坏事,如果想要别人敬重就努力学习。

【点评】

谁都想受到别人的称赞,谁都不想被别人批评。实际上,外界的褒贬源于自身的一言一行,只要立身端正、刻苦勤学,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境界,一定会受到别人的“敬重”。与此相反,所谓“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一个人做了坏事,怎么掩盖也都无济于事。儒家强调“慎独”,说的正是这个道理——君子在独居独处时要格外自省,把握住自己生命的方向。

泰山不却微尘,积少垒成高大 〔1〕 。

人道谁无烦恼,风来浪也白头。

【注释】

〔1〕 却:推辞,拒绝。 垒:堆积。

不却微尘的巍巍泰山

【译文】

泰山再高大也不拒绝微细的尘土,积少成多才能垒成高山峻岭。

人生路上谁没有一些烦恼,风吹起来,连浪花也白了头呢!

【点评】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泰山巍峨雄壮,是华夏大地上的名山。可泰山的雄壮,不也是来自垒土成山的点滴积累吗?刘备在临死之前,告诉自己的儿子:“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人生的成就源自点点滴滴的细节积累,只要能把握当下的每一件事、每一份用心,坚持不懈地走下去,一定会登上道德、事业的高峰。有这样的人生态度,面对生活中难以避免的种种烦恼,自然也就会淡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