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钵名义章 | 允堪 | 衣钵名义章,一卷。宋允堪撰。景德二~嘉祐六(一〇〇五~一〇六一)。 |
律宗问答 | 智涌了然 | 两卷,是宋代临安不空教院了然律师、会稽极乐院智瑞律师和芝嵓净怀净梵妙音律师应日本僧人俊芿所问,而对同一个问题分别作出的回答。卷上主要是回答俊芿关于南山三观的问题,如南山的唯识妙观与天台一心三观的关系、事理二忏并与天台仪范的异同、第八识的体性等共30个问题。三位律师分别回答,互为补充。卷下主要是回答日僧俊芿的关于南山律学的十个困惑,由极乐寺瑞律师回答:一是对于道宣所说的本宗“五义分通”之疑;二是关于增受菩萨戒时,如何依南山律学而得受具缘发圆体疑;三是白四发圆体疑;四是对南山所言的圆宗所依疑;五是一心三观疑;六是唯识通四位疑;七是唯识修相疑;八是相空分别空疑;九是南山立宗违师疑;十是钞十门摄属诸篇疑。《律宗问答》的一个最大特点即是表达出对元照《资持记》观点的不认同或反对,如批评元照“谬以三观对三宗”;“今家所谓大菩萨者,盖指乎修唯识者,对前相空属小,故称大尔,资持及谓,特举深位,以彰理妙者,未免将错就错也”;“荆溪讹之在前,资持谬之于后,屈抑祖宗唯识妙观,扶持荆溪谬破之义,无过资持记主”;“资持记主正乖祖师止观双游、真俗并运之旨,其谬甚矣”;“资持以愿乐收加行,十信济缘,又以愿乐收三贤,进退俱失,无定涉言”。从内容上说,《律宗问答》所言的内容较为抽象,也是俊芿所不能理解之处。即使今天读来,其内容也是显得十分艰深的。 |
新受戒比丘六念五观法 | 允堪 | 新受戒比丘六念五观法,一卷,宋允堪撰录并序,外题六念五观法。 |
道具赋 | 元照 | 道具赋,一卷,宋元照撰,内题大智律师道具赋。 |
佛制六物图辩讹 | 佚名 | 佛制六物图辩讹,一卷,宋妙生述并序,觉成题记。内题辨讹,下注辨六物图之讹也。 |
三衣显正图 | 佚名 | 三衣显正图,一卷,宋妙生述并序,本慧题记。 |
律宗新学名句 | 佚名 | 三卷,共四万字左右,宋时惟(怀)显编,其文前之序写于北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本文以小辞典的方式,通过对与律宗思想相关的“词条”的排列而汇集了律学的基本概念和名词。该书在词条排列上模仿《增一阿含经》的体例,从“一”开始,诸如“一律:事钞四分一律宗是大乘”,“二种戒:一性戒二遮戒”,直至“六十二见”、“八十种好”等,以数字递增而排列,以数带词,最后终于“如来成道终至涅槃说八万四千法门”。与《律宗会元》的写法不同,《律宗新学名句》的释意极为简略,大多都是一句话。惟显在其前的引文中说到了其编纂的目的:毗尼中具列增一之文,而不兼通诸部。夫己宗虽广诸乘法数,而但局据一家,是使吾宗晚进辈,昧于披捡,致多阙如。予以时习之暇,辄恣讨论,统括诸部文句,搜罗一宗名言,总成三卷,用贻新学。虽不能发明大义,庶有补于遗忘云尔。本书内容涵盖律学和律宗发展史上的人物、名称、历史、事件和理论,检索方便。《律宗新学名句》还收有《前代章记解释事钞共六十家》的作者和篇章,这些对于今天了解南山宗的法脉和律学思想的传承都有着一定的史料价值。 |
芝苑遗编 | 元照 | 芝苑遗编,三卷,宋元照著,道询集,日本讷翁题记。 |
芝园集 | 元照 | 芝园集,二卷,补续芝园集,一卷。宋元照作。《续藏经》 |
蓬折直辨 | 佚名 | 蓬折直辨,一卷,宋妙莲撰并后记,驳终南家业。 |
蓬折箴 | 佚名 | 蓬折箴,一卷,宋妙莲撰并后记。 |
在家律要广集 | 智旭 | 在家律要广集,三卷,明智旭集,清仪润、陈熙愿增订,仪润序,陈熙愿跋,沉起潜序。秉无极二五之真精而成人。当思全其为人。而后无愧於天。人各得乎天之全。上智而下。不能不蔽乎人欲。於是本性日漓。而天真日失。急思有以救之。如镜去滓而光依旧。水无风而波自平。非增其新。惟不减其故耳。复性归真之法。圣教曰克明。曰日新。而至善之区。则以佛门本来面目之谓也。失其本来。便换了面目。守此面目。则还其本来。不加不损。不即不离。得造上乘。 |
律学发轫 | 永觉元贤 | 律学发轫,三卷,明元贤述并序。丙戌之冬。余作戒本。约义终客。有以律学揭要请益者。余阅之。大都目不见律。而袭取他书。乃水潦鹤之徒所辑也。因为作律学发轫。以示之言。发轫者。示慎始也。夫万里之行起於跬步跬步一错。万里徒劳。故初学之士。不可不慎。 |
传授三坛弘戒法仪 | 法藏 | 传授三坛弘戒法仪,一卷,明法藏撰集,清超远检录。 |
经律戒相布萨轨仪 | 古心如馨 | 经律戒相布萨轨仪,一卷,明如馨纂要并题记。 |
体仁要术 | 彭绍升 | 体仁要术,一卷,清彭绍升著,出彭居士法集,见新编续藏。 |
西方要决科注 | 窥基 | 西方要决科注,二卷,唐窥基撰,佚名注,附日本基辨撰西方要决真伪造疑。 |
净土指归集 | 蘧庵大佑 | 净土指归集,二卷,明大佑集,德海音释,德祥跋,允中跋。 |
净土简要录 | 道衍 | 净土简要录,一卷,明道衍编并序,大佑跋。 |
归元直指集 | 慧林宗本 | 归元直指集,二卷,明宗本集并序,卷上附西方百咏,卷下附山居百咏,万表序,定融回向,后有补遗一页。嘉续51 |
净土决 | 李贽 | 净土决,一卷,明李贽集并序,出李子丛八。温陵李卓吾曰。维摩大士云。随其心净。则佛土净。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者。土之净也。念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者。心之净也。念阿弥陀佛极乐国土。便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者。随其心净则佛土净也。然则念佛者。念此净土也。参禅者。参此净土也。果何以别乎。故念佛者。必定往生净土矣。参禅者。亦岂能舍此净土。而别有所往耶。若别有所往。是二土也。非净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不容如是也。参禅者。固不待往生矣。 |
答净土四十八问 | 祩宏 | 答净土四十八问,一卷,明袾宏著并序。净土之教。因地于法藏。肇端于韦提。开陈于灵鹫教主之金言。流衍于匡庐大士之莲社。专一心而向往。历三界以横超。诚哉末法之要津矣。然上根即事契理。固谛信不回。下士有闻斯从。亦无因起惑。惟不上不下。位届中流。乃欲从欲违。志无定向。繇是十疑通于智者。或问启于则公。天鼓谆谆。婆心恋恋。岂曰多言。言所不容己也。而复????沈膏继。病剧药增。后是二书。能无再述。有德园居士者。乘宿愿力。起大悲心。代为百千众生。曲申六八难问。山僧不免据款结案。随绳解纷。使彼越烦恼之河者。直决其狐疑。出死生之穴者。顿离于鼠怯。叨陪往哲。共翊先宗云尔。若夫悟心外之无土。则一真湛而万法泯。 |
西方愿文解 | 祩宏 | 西方愿文解,一卷,明袾宏著并解,广亶跋并赞,有科文。以上三种出云栖法彙,见新编续藏。 |
净土资粮全集 | 佚名 | 净土资粮全集,八卷,明庄广还辑并序及后序、募刻疏,全书六卷,前后集各一卷,有图,附中峯、西斋怀淨土诗,袾宏校正并序,陆光祖序,仇云凤序,庄芳林跋。嘉本沉广近直音略训并像赞佚失,今补录。收于《卍续藏》第108册中。全书分前集、净土往生章、净土起信章、净土誓愿章、净土斋戒章、净土日课章、净土兼禅章、后集等8卷,为古人辑录之初机入门书。书中所辑录各条之后,尚附作者之考证或按语,以利阅读。 |
西方直指 | 佚名 | 西方直指,三卷,明一念编并序,日本亮润序,管志道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