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 佚名 |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四卷,明古德演义,智愿定本,清惟诚重刻序。 |
| 阿弥陀经疏钞撷 | 祩宏 | 阿弥陀经疏钞撷,一卷,明袾宏疏钞,清徐槐廷撷并序,附应验及玉峰大师要语。 |
| 阿弥陀经已决 | 灵源大惠 | 阿弥陀经已决,一卷,明大惠释,弘证序,徐波跋,日本白卍山跋。 |
| 阿弥陀经要解便蒙钞 | 智旭 | 阿弥陀经要解便蒙钞,三卷,明智旭要解,清达默造钞并序,达林参订,莲村序,莲蕊重刻跋。 |
| 大日经义释 | 一行 | 全称《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义释》,简称《大毗卢遮那成佛经义释》、《毗卢遮那经义释》或《大日经义释》等。佛典注疏。唐开元十三至十五年(725-727)一行述记。十四卷。是作者协助善无畏译《大毗卢遮那经》(即《大日经》)的注释书。书前有温古序称,《大日经》译出后,一行“尚虑持诵者守文失意……又请三藏(指善无畏)解释其义,随而录之”,使读者不致惑于经文中之“隐伏”。现存本后有日僧慈勇于宝历六年(1756)重刻跋文,称本书传至日本已有八百多年,“现行印本差脱颇多,错谬不鲜”,故与多种善本校雠后,重加订正,校勘记随文附见。此外,据本书后日僧圆珍记录,本书尚有十卷、十一卷、二十卷本,其书名又称《义记》或《疏》,然内容大同小异。见载于日本《续藏经》。 |
| 阿弥陀经略注 | 续法 | 阿弥陀经略注,一卷,清续法录注并序,严光跋。 |
| 阿弥陀经注 | 佚名 | 阿弥陀经注,一卷,清郑澄德、郑澄源注并序,许樾身序,内题修西定课,并附定课。 |
| 阿弥陀经约论 | 彭绍升 | 阿弥陀经约论,一卷,清彭际清述,净土三经论第三。出彭居士法集,见新编续藏。 |
| 阿弥陀经直解正行 | 佚名 | 阿弥陀经直解正行,一卷,清了根篡注并跋。 |
| 阿弥陀经摘要易解 | 佚名 | 阿弥陀经摘要易解,一卷,附往生呪,清真嵩述。 |
| 大日经义释演密钞 | 觉苑 | 大日经义释演密钞,十卷,辽觉苑撰并序,赵孝严序。现存《大日经义释演密钞》(十卷)分为二大门:(一)文前聊简,包括起教因缘、藏教收摄、说经会处、辨教浅深、明经宗趣、翻译传通等六项。(二)依文正释,即大日经义释文句之注释。集中体现了觉苑的密教思想。主要继承一行、温古等人的思想,并结合《起信论》、《华严经》的思想,促进了辽代佛教的显密融合。 |
|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释 | 续法 |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释,一卷,清续法释并序,张世焜缘起记,唐志静经序,附日本僧友书及持念法,明真寂书,清叶龙光跋,沉开祥跋。 |
| 七俱胝佛母所说准提陀罗尼经会释 | 弘赞 | 七俱胝佛母所说准提陀罗尼经会释,三卷,清弘赞会释,外题准提经会释,附五悔仪并持诵法要。 |
| 观自在菩萨如意心陀罗尼经略疏 | 续法 | 观自在菩萨如意心陀罗尼呪经略疏,二卷,清续法述并序,毛奇龄序,外题如意呪经略疏。 |
| 大品经义疏 | 吉藏 | 十卷。唐代释吉藏撰。《大品经义疏》作于隋开皇十五年(595)。卷八末载有日本人珍海题记,卷十末载有日本人佚名题记。卷一为玄义,以十门分别。一释经题,二序说经意、三明部 多少,四辨开合,五明前后,六辨经宗,七明显密、八辨教,九明传释,十依文解释。所解与大品游意完全不同。卷二佚亡。卷三自释习相应品始,疏文多用傍大论义。卷五释辨才品中,常有三种解释,例如别疏,凡略疏载的,义疏不复及。学佛之人,一向看重般若,谓烧一切见,破一切执,以无得为究竟。以真空为指归,乃三世之佛母。此义疏弥补了罗什所译《大智度论》的开解文意,不备广释犹患其邃隐之不足。使隐意释明,未尽意复出,实为兴教之妙章。在历史上曾产生过很大影响。 |
| 大般若经关法 | 佚名 | 大般若经关法,六卷,宋大隐排定,明月潭题赞,宋濂序,诸景题赞,宋诸珣叔后序,守一后序,明祖益后序,日本卍山老衲题记。 |
| 大般若经纲要 | 佚名 | 大般若经纲要,十卷,清葛䵻提纲并缘起,通门序并后序,张立廉序,附纲要义同文异。 |
| 金刚经注 | 僧肇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注 : 一卷。姚秦释僧肇撰。释僧肇生平事迹详见《维摩诘所说经注》条。对该经注的真实性,到目前为止,见载史书有两种看法: 其一,《大唐内典录》和日本释敬雄序均“不云有金刚经注之作。考其文字,则十之七八与天台释智顗之金刚经疏完全相同,较天台疏约少三分之一,疑是后人删节天台疏而为之”。其二,《广弘明集》和今世所传宋杨圭金刚经十七家注中载:“有僧肇说十余则,并不与此注相同。而所集若纳师说中,引僧肇注二句,又见于今本”。既然无可考证,又以汉晋注解传世者希,只好就存此注,而为有之,若真若假只有留给读者予以判之取舍。该经注常见版本是续藏经本。 |
| 金刚经注疏 | 慧净 | 金刚经注疏,三卷,唐慧净注,褚亮序,深厉序,志道校订例言。 |
| 金刚经解义 | 慧能 | 亦称《金刚经注解》、《金刚经解》,或称《金刚经口诀》、《六祖口诀》等。佛典注疏。唐慧能述。二卷。唐慧能解义并序,宋罗适后序,清汤翼圣跋,周克顺跋,又云金刚经注解,又云金刚经口诀,又云六祖解义,又云六祖口诀。本藏九二套重出口诀,只录罗序前半。是后秦鸠摩罗什译《金刚经》的注释书。依梁昭明太子分目,随经文开为三十二分,自“法会因由分”至“应化非真分”。清顺治十年(1653)及康熙六年(1667)均有重刻本。 |
| 金刚经口诀 | 慧能 | 金刚经口诀,一卷,唐慧能说。只载后序前半,全书见续三八金刚经解义,此目重出。 |
| 金刚经注 | 道川 | 又名《川老金刚经注》。南宋淳熙六年(1179)道川注。三卷。是后秦鸠摩罗什译《金刚经》的注释书。是在转述慧能的《金刚经解》的基础上,加上作者本人的新注及偈颂而成。颂文采集慈氏、天亲偈论,“取其意而不尽用其语”。本书撰成后即刻板流布。见载于日本《续藏经》。 |
| 金刚经会解 | 善月 | 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会解》。佛典注疏。南宋嘉定四年(1211)柏庭善月述。二卷。是后秦鸠摩罗什译《金刚经》的注释书。作者自序称本书“合诸论以成一家之言”,故曰《会解》。目的是“因解以得论,由论以了经”。见载于日本《续藏经》。
|
| 金刚经采微科 | 佚名 | 金刚经采微科,一卷,宋昙应排。 |
| 金刚经采微 | 佚名 | 金刚经采微,二卷,宋昙应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