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幕话剧。曹禺根据巴金同名小说改编。1942年12月重庆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作者改编的《家》,不是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一种从内容到形式、从事件到人物的再创造。小说《家》着重描写觉慧对封建家庭的反抗,而剧本《家》则着重表现封建婚姻制度的罪恶和青年一代对它的反抗。剧作保留了小说中“觉新成亲”、“兵变”、“高老太爷寿诞”、“瑞珏之死”等四个情节。在揭露这个封建大家庭内部成员之间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互相倾轧的同时,着重描写了觉新、瑞珏和梅小姐三个善良青年之间的爱情和婚姻悲剧。展示了旧制度的黑暗、腐朽和年轻一代对封建婚姻制度的反抗。对于人物性格,作者根据表现爱情制度婚姻悲剧的总体艺术构思和戏剧艺术的特点,作了不少改动。剧作《家》剔除了原作中觉新那种令人愤概的性格弱点,而着重表现他的善良、无辜和内心充满着的对爱情和幸福的追求,以此突出年轻一代与封建礼教之间的矛盾。瑞珏这个人物在小说地位并不突出,在剧作中则上升到重要地位,成为主要人物。改编的《家》还别具一种诗剧的神韵和风采。作者努力开掘和发挥原作中青春与爱情的诗意,不着重表现人物性格复杂的成份,而集中展示他们纯洁晶莹的情,对形成他们爱情悲剧的矛盾冲突作戏剧性的强化处理,把剧中年轻人爱情的痛苦不幸与美好向往升华为诗的情致,格外动人心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