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该书以唐代王冰次注、林亿新校正的《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为底本,系统收录唐代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和明代张介宾《类经》的注文,形成「一底本三注本」的独特编纂体系。王玉兴教授恪守「述而不作」的古训,借鉴《史记三家注》的经典体例,将三位医家的注解按经文顺序并行排列,既保留各注本的学术特色,又通过对比参照揭示《素问》奥义。全书分为《基础分册》《临床分册》《运气分册》三部分,覆盖《素问》81 篇的完整内容,形成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应用再到五运六气的系统解读。《基础分册》作为系列开篇,聚焦《素问》核心基础理论,精选从「上古天真论篇第一」至「阳明脉解篇第三十」的 30 篇经文,涵盖养生、阴阳、藏象、诊法等中医理论基石。书中依据主题对经注进行科学分段,例如将《上古天真论》分为「养生总纲」「天癸与生命节律」「圣人养生之道」等模块,使条文逻辑更加清晰。在注释编排上,王冰注以「次注本」的权威性为基础,杨上善注因其保存唐前《素问》原貌而具有文献校勘价值,张介宾注则以《类经》的系统性和临床实用性见长,三家注解相互补充,形成多维阐释体系。例如在《四气调神大论》中,王冰从道家思想出发强调「春夏养阳」的哲学内涵,杨上善通过训诂解析「四气」本义,张介宾则结合临床经验细化养生方法,读者可通过对比获得全面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