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和森著。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初刊,1981年再版。作者引用鲁迅先生的话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作者认为“站在《红楼梦》所达到的文学高峰,来回顾一下构成这座高峰的文学发展,就会感到产生出这样的一部天才杰作,需要经过多么长久时间的孕育!这部成熟的现实主义小说,虽然是出自曹雪芹一人的创造;但他所走的道路,却是许多人经过长期的努力开辟出来的。”并指出它比万里长城更经得起时间考验。该书以论述红楼人物宝玉、黛玉、宝钗、探春为主干,兼及群像;还有几篇关于作家论、作品艺术论、作品地位影响论的文章,以《曹雪芹和他的〈红楼梦〉》一文统领全书,构成一部全面、系统地运用华丽而富于感情的文学语言撰写的《红楼梦》研究专著。如分析粉淡脂红、春花秋月的“高贵闲人”贾宝玉,“是低气压下的一闪电光,只是他还发不出新历史暴风雨之前的雷鸣”;生活在“凤尾森森、龙吟细细”的潇湘馆中的少女林黛玉,在她“处于生命中稚嫩时期的少女的心底,发出了多么苍凉的人生咏叹啊”;“在那一社会里,‘会做人’又怎么可以离得开虚伪”的皇商之女薛宝钗,依然“任是无情也动人”;“只可惜她命薄,没有托生在太太肚里”的庶出之女贾探春,虽有“孰谓莲社之雄才,独让须眉”之志,也难逃远嫁飘零,“千里东风一梦遥”的悲剧。谈到凤姐,作者称之为“中国宗法社会的特产”;晴雯则是“一个被剥削得干干净净的丫头”……作者把《红楼梦》当作诗来看,深深体味到它那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妙。作者主张对于《红楼梦》不仅要用先进的思想来认识它,还要用热烈的感情来拥抱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