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史 作者:陈青之

中国教育史

陈青之著,前后历时10载,写成于1934年7月,经由王世杰、王云五、李四光、竺可桢、蔡元培、傅斯年、胡逋、马寅初、冯友兰、顾颉刚等众多大学者组成的大学丛书委员会审定,收入“大学丛书”,于1936年4月由商务印书馆初版。此书一出即好评如潮,虽值兵荒马乱之际仍再三重版。主要内容包括实际与理论两个方面。教育制度、教育实施状况及教育者生活等等,属于实际方面。政府的教育宗旨,学者的教育学说,及时代的教育思潮等等,属于理论方面。 陈青之《中国教育史》创作之亮点,在于他对“儒主线说”的最系统阐明。他认为中国几千年民族思想,始终受儒家思想支配,其核心是“伦理”,于自身修养取“听天由命主义”,于社会秩序取“正名定分主义”,于论断事理取“折衷调和主义”。因此“中国教育史”实际就是一部“中国德育史”。

第一编 原始氏族社会时代的教育 第一期 自商代以上(前3500—前1123)

第二编 封建时代的教育 第一期 西周(前1122—前771)

第二编 封建时代的教育 第二期 东周(前770—前222)

第三编 半封建时代前期的教育 第一期 秦汉(前221—前219)

第三编 半封建时代前期的教育 第二期 魏晋南北朝(220—588)

第三编 半封建时代前期的教育 第三期 隋唐及五代(589—959)

第四编 半封建时代中期的教育 第一期 宋(960—1276)

第四编 半封建时代中期的教育 第二期 元(1277—1367)

第四编 半封建时代中期的教育 第三期 明(1368—1643)

第五编 半封建时代后期的教育 第一期 清(1644—1911)

第六编 初期资本主义时代的教育 第一期 自英法联军至中日之战(1862—1894)

第六编 初期资本主义时代的教育 第二期 自甲午之役至辛亥革命

第六编 初期资本主义时代的教育 第四期 自五四运动至三一八惨案(1919—1926)

第六编 初期资本主义时代的教育 第五期 自国民政府建都南京至现今(1927—1934)